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9 21:47:37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國民對健康的需求空前巨大,與之相應的健康險也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保監會數據顯示,一季度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99.82億元,同比增長36.88%。面對這樣的市場,險企也開始了“掘金”之路,各路人馬群聚健康險領域,利用自身品牌或服務優勢切入,企圖分一杯羹,這其中不乏外資企業。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茂敦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到來,國民對健康的需求空前巨大,與之相應的健康險也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
保監會數據顯示,2016年,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4042.50億元,同比增長67.71%。進入2017年,這個增速并未放緩,數據顯示,一季度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599.82億元,同比增長36.88%。
面對這樣的市場,險企也開始了“掘金”之路,各路人馬群聚健康險領域,利用自身品牌或服務優勢切入,企圖分一杯羹,這其中不乏外資企業。在安盛集團健康險業務全球合作伙伴關系主席勞倫特·伯査德·柯林格看來,中國健康險市場潛力非常巨大,是真正的藍海。“一方面跟中國人口基數大,存在極大的市場潛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跟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進而帶來普遍的健康問題有關。”
市場需求引險企切入健康險領域
作為保險領域的險種之一,健康險的發展在近兩年才展現出其潛力。平安證券研報顯示,在2006年~2015年的十年間,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118.4%。雖然在近十幾年間健康險的發展保持了高速發展的態勢,但健康險真正的爆發點是在2013年前后。
2013年10月14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構筑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商業保險要逐步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健康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保險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意見》并表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要達到8萬億元以上;根據2016年10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要達到16萬億元。
在政策的刺激下,健康險保費爆發式增長。公開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國內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從691.72億元迅速增長至4042.5億元,增長4.8倍,占人身險保費收入比重從6.37%增長到18.2%,占全行業保費收入比重從4.66%增長到13%。同時,健康險深度(保費/GDP)由2010年0.17%增長至2016年0.54%;健康險密度(人均保費)由2010年50元/人增長至2016年292.3元/人。
保費的增長自然離不開保險機構的貢獻。在政策和市場需求的刺激下,險企開啟了群雄逐鹿模式。中資、外資保險機構都對其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也針對各自不同的品牌定位來劃分消費者,甚至去切入到細分領域。
業內:目前仍處初級階段但前景廣闊
“中國健康險市場潛力巨大,是真正的藍海。一方面跟中國人口基數大,存在極大的市場潛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跟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進而帶來普遍的健康問題有關。”勞倫特·伯査德·柯林格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城鎮化速度加快,城市人口對于醫療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保障,更是服務。同時,醫療行業對民營、外資的開放速度不斷加快,有效地增加了高水準醫療服務的供應商,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消費者的選擇面更加廣泛。
雖然健康險的前景很大,但不可否認,當下的健康險仍處于初級階段,很多產品、服務尚不完善,消費者的認知也處于初級階段。
“跟國外相比,中國國內健康險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且也有一些中國自身的特色存在。”安盛集團健康險全球業務CEO托馬斯·威爾金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比如在中國設計健康險方面的產品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醫院類型,這與其他國家的情況會有不同;第二個,在中國有一些保險產品可能需要考慮到中醫藥這一塊,這在其他國家也不太常見。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亦顯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指數為60.6,處于基礎水平的低區位置,總體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
勞倫特·伯査德·柯林格認為,雖然現在中國的健康險業務以及國民醫療保障體系還是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發展階段,但自身的技術發展是非常成熟的,而且速度也遠遠高過所謂的成熟國家,比如說微信、數字化工具、成熟的支付體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