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0 14:52:44
彭博社5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集團準備支付3億美元罰金,結束美國監管機構對其公司雇員在海外涉嫌賄賂的調查。
每經編輯 黃修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黃修眉
彭博社5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集團準備支付3億美元罰金,結束美國監管機構對其公司雇員在海外涉嫌賄賂的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沃爾瑪海外賄賂案件主要涉及墨西哥子公司。2012年,《紐約時報》揭露了沃爾瑪高層掩蓋在墨西哥行賄的丑聞,賄賂金額高達2400萬美元,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和美國監管機構的介入。被《紐約時報》曝光后,美國監管當局還對沃爾瑪在印度、巴西、中國等國的子公司進行了反腐合規調查。
罰款金額不斷減少
彭博社報道表示,雖然這項和解已接近尾聲,但仍存變數,最大可能是以美國政府讓步處罰金額為結果。去年10月,為了趕在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卸任前了結該調查,美國司法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向沃爾瑪提出了6億美元的罰金,但雙方并未就此達成一致。如今,新任總統特朗普已上任數月,美國監管機構在罰金問題上再次讓步,提出3億美元的和解金額。但在去年早些時候,美國監管機構要求沃爾瑪支付的罰金高達10億美元。
該知情人士還向媒體透露,除了罰金外,被調查的墨西哥、巴西、印度、中國幾家子公司將會至少有一家進行有罪答辯。沃爾瑪母公司將不會被起訴,但會與美國司法部達成非起訴協議,司法部也將派遣一位獨立監督員,負責核實沃爾瑪公司對協議的遵守情況。
《紐約時報》統計數據顯示,沃爾瑪圍繞“墨西哥賄賂門”已耗資超8億美元,遠遠超過了美國司法部向其提出的最新處罰力度。8億美元的費用中,就包括司法訴訟費用、內部調查費用和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監督遵守機制。
沃爾瑪結束這長達五年多的司法長跑,也有助于其將人力、物力、財力都集中在盈利和發展電子商務上。記者注意到,“股神”巴菲特在去年底幾乎清倉沃爾瑪股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沃爾瑪實體零售業務受到來自亞馬遜等電子商務的競爭威脅。
目前,沃爾瑪拒絕就上述報道進行評論。而其截至2016年底的年報也未披露任何法律費用,并稱并不希望這一和解影響公司業務。
調查難度大 歷時五年
“這項時間長達五年的調查結果,很有可能只是讓處罰金額不斷減少,”彭博社援引該匿名知情人士稱,“這也說明檢察官在調查取證過程中的困難。沃爾瑪的賄賂事件主要發生在墨西哥,但賄賂時間過于久遠,且每次賄賂金額都不大,與以往發生的礦業、電信賄賂金額高達數百萬美元不同,因此想要追溯調查極其不易。”
記者注意到,沃爾瑪的海外賄賂案件主要涉及墨西哥子公司。2012年,《紐約時報》揭露了沃爾瑪高層掩蓋在墨西哥行賄的丑聞,金額高達2400萬美元,引起全球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在當年的揭黑報道中稱,早在2005年9月,沃爾瑪墨西哥公司前高管塞爾吉奧·西塞羅·薩帕塔就曾向律師詳細描述了墨西哥子公司如何通過行賄取得在墨西哥快速開店許可。沃爾瑪美國總部曾派人赴墨西哥調查,發現數百筆可疑支出,總計金額超過2400萬美元。但沃爾瑪高層不久下令中止調查,也沒有向美國和墨西哥執法部門報告。
《紐約時報》報道披露后,包括美國司法部、SEC在內的監管機構對其展開了長達五年時間的調查,甚至將調查范圍擴大到了巴西、印度、中國等國的沃爾瑪公司。
實際上,《紐約時報》2012年的這篇揭黑報道前,沃爾瑪公司曾向美國司法部申報墨西哥子公司或違反《外國腐敗行為法案》。但事件的嚴重程度也因沃爾瑪的自查自申報而大打折扣,不了了之。
考慮到墨西哥境內的調查困難,美國監管機構甚至曾試圖加大對巴西和印度境內的沃爾瑪賄賂行為調查,但并未發現更多證據。此外,美國監管機構并未在中國子公司的調查中發現大范圍賄賂行為。
當年報道指出,如果沃爾瑪公司被證明違反了《外國腐敗行為法案》中“禁止向外國官員行賄”的有關規定,該公司將可能面臨高達上億美元的罰款。該公司的數名高管也可能因此丟了飯碗,甚至面臨監禁等處罰。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的賄賂丑聞案件,本可能成為美國1977年頒布的《外國腐敗行為法案》最大處罰案件,但從目前的形勢看,該案件的影響力將被大大削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