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1 14:30:2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記者 左越 每經編輯 肖鴻月
最近又有公募基金要清盤。當然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從2014年“清盤靴子”落地開始,兩年多來,清盤基金數量已經超過60只,清盤規模接近百億元——從多年以來的諱莫如深到一擁而上,基金公司也是真的沒在客氣的。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這兩天也推出了一份基金清盤研報,詳細統計了公募基金迄今為止的清盤始末,《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為您剖析一下這份數據。
基金清盤規模創新高
首先來看規模。研報給出了一組數據,2014年~2016年,各年份清盤基金的數量分別為4只、30只、18只,各年合計清盤規模分別為8.25億元、14.81億元、33.7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2017年5月19日,今年以來遭遇清盤的基金共有9只,合計清盤規模為36.73億元。也就是說,2017年剛過去5個月,基金清盤規模就已超過2016年全年總和,顯然也創出了2014年以來的新高。
研報當中分析的原因是,“2017年以來,清盤基金的數量、規模出現較明顯的上漲,4月全月共有7只基金選擇終止合同,若探究該現象的原因,則主要是自2016年末以來陸續推出的保本基金(現已更名“避險策略”基金)、分級基金等監管新規使得存續基金后期運作難度加大,監管環境的變化較為直接地影響了這類產品的生命周期。預計后期仍有較多保本基金會選擇到期清盤,2017年全年清盤基金數量和規模總量可能將超過往年。”
從基金類型上看,進入清盤程序的基金以短期理財債基、指數型基金占多數,兩類基金清盤數量都超過10只。至于其中的短期理財債基,確實也是特定階段的產物。
從運作年限來看,有的基金才6個月就被清盤,有的已經長達8年,新老兼具。當然,運行時間很短就遭遇清盤的主要集中于分級基金。其實發一只基金還是挺貴的,也挺費事兒。也許基金要清盤,不在于公司基金數量多少,而是在于這只基金是否真正沒有存在的價值,所謂“斷臂求生”當如是。
自2014年9月首只基金清盤后,這幾年已經有60多只基金遭遇清盤。其實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發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的,基金合同自動終止。二是,開放式基金,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向監管機構報告并提出解決方案,如轉換運作方式、與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終止基金合同等,并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最后,還有一些在基金公告中會看到的理由,諸如“鑒于市場需求的變化,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等。
正收益仍遇清盤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刻板印象中,基金清盤似乎會與基金業績脫不了關系。不過,從數據來看,絕大多數清盤基金在清盤前仍然保持著正收益。
記者注意到,在2014年以來清盤的60多只基金中,僅6只收益為負,其他則都在清盤前保持正收益。其中也不乏收益超過40%的基金,例如華安中證細分地產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國金鑫運靈活配置混合、上證180高貝塔交易型開放式指數,清盤前運作期的業績分別為55.2%、46.4%、42.58%。而在運作期業績低于跌幅10%的清盤基金也僅有2只。
事實上,基金清盤其實與基金規模的關系更為明顯。從這份研報數據中可以看到,基金規模變動跌幅在90%~99%的基金超過40只。其中,工銀瑞信安心增利實時申贖貨幣的規模,更是從成立之初的27.51億元銳減至清盤前的0.02億元,規模變動幅度達到99.93%。
即便是華寶興業活期通貨幣的基金規模變動高達126.71%,但也是從0.1億元上升到0.23億元,于事無補。
又有迷你基金將清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剛才提到的這些清盤基金以外,還有一只基金近期也面臨清盤,這只基金就是華寶興業中國互聯網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華寶中國互聯網)。
在5月18日披露的華寶中國互聯網召開持有人大會公告中,華寶興業表示,“鑒于市場需求的變化,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人與基金托管人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協商一致,提議終止《基金合同》。
公告顯示,華寶中國互聯網成立于2015年9月,彼時基金規模為2.76億元。根據今年最新的一季報數據,華寶中國互聯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基金資產凈值規模為3787.79萬元。前后不到2年時間,基金規模縮水超過8成。
不過,華寶中國互聯網今年以來的成績其實不錯,在第一季度里凈值增長率為10.17%。在其配置中,也持有近日股價連創新高的騰訊1.71萬股,占基金資產凈值的比例為8.9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