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25 23:18:34
每經編輯 王飛
王飛
不得不說,共享單車行業的宣傳推廣做得都很有默契。但“撕得”正起勁的幾大競爭者們,最近比拼的東西跟單車騎行本身相比,卻好像越來越遠了。
比如小藍單車,下一步行動是將幾十萬單車變成移動廣告牌——在新車以及(部分)舊車上加上一個7.9英寸的屏幕,播放廣告。
再比如ofo小黃車,23日與北斗星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針對北斗系統在共享單車領域的應用進行深耕。
相比較起來,更擅長公共關系的摩拜單車這次顯得較為務實,打算在本地定位服務App入口上組成一個朋友圈,讓用戶通過百度地圖、招商銀行等App能掃碼解開自行車。
但始終有用戶會提出疑問:一個個街邊隨意停放的自行車連最基本的問題都還沒得到解決,搞這么些東西真的是為了騎行么?
對于摩拜單車來說,生活圈意義在于借助更多的入口,引入更多的用戶,以及運用多個App組成品牌勢能。這個合作很好理解,將摩拜單車的入口覆蓋到電信、金融、出行、健康、酒店和地產等多個領域。在百度地圖里,“步行”和“騎行”模塊下會加入摩拜單車入口,并計劃將摩拜單車與“公交”查詢功能相結合,智能推薦起點與終點附近的摩拜單車。在其他幾類的App應用中,則會提供相應的摩拜單車入口。雖然感覺對用戶來說實用性也不是很強,但這已經算是最近的共享單車故事里最務實的了。
當摩拜的消息還沒有完全傳播開的時候,5月19日,小藍單車又在北京望京舉行了一場媒體溝通會,主題是發布了一款帶“智能中控”屏幕的新車,并宣布基于這個屏幕的新商業模式——“麒麟計劃”。
考慮到這個屏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來為用戶提供導航,從道理上講,一邊騎車一邊看導航確實還算一個剛需。但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這個需求的話,似乎根本就不用內置一個平板啊——在車把上搞個手機支架不就好了嗎?
但是手機支架是無法講一個新的商業故事的——小藍單車的智能中控屏幕可以顯示騎行周邊的定位服務,涵蓋衣食住行,吃的用的玩的全部出現在地圖里,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移動版的大眾點評。
這貌似也有些道理。可是,正常人一般不都是先確定目的地才會騎上單車的么?難道還真的有人一邊騎車一邊找吃的?
不過市場對小藍單車的麒麟計劃雖然存有一定的質疑,但該計劃至少解決了一個導航問題。而對于ofo來說,它的選擇是——轉身準備上太空。
5月20日,ofo小黃車在MTA天漠音樂節上對外發布了“X計劃”,并宣布計劃在2017年底發射全球首個民用共享衛星。ofo希望通過以該衛星為起點的物聯網衛星,進行共享單車衛星定位監控和信息回傳,助推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化……
這個確實顯得非常的“高大上”,但看看旁邊的小藍和摩拜,鎖車、定位、導航完全可以用現有的GPS和GPRS網絡解決。上天搞衛星物聯網對騎行用戶來說,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了不得的意義。
有業內人士認為,最近的幾個宣傳推廣活動表明共享單車的競爭已經進入了下半場,所以一切競爭也都有些“變味”了。其實,共享單車競爭的“上半場”都還沒結束。
隨著企業之間的燒錢競爭愈演愈烈,共享單車企業之間的戰爭也越來越像是一場冷戰——它不像原來那樣更關注用戶,更關注騎行,更關注體驗,反而更多的是為了對共享單車對手企業進行震懾與威嚇,以及對風險投資的過度討好。
盡管這樣的拼命燒錢在以往的團購、網約車和外賣大戰中都曾上演過,但好像還很少看到共享單車進入最新階段時那種忽視用戶體驗的燒錢方法。
不過想想也是,共享單車說到底是一件門檻低的事情,除了壞車之外,各家的體驗早就已經差不多了。而且每次騎行5毛、1元的客單價補貼也根本沒什么意義。紅包車對用戶的補貼幾乎可以說已經把客單價降到了負數,但除了養了一群薅羊毛的單車紅包獵手之外,好像也沒讓市場份額發生太明顯的變化。
這仿佛上世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找不到合適的戰場也不敢短兵相接,只能在隔空軍備和互相喊話的道路上越走越歪。
那么,什么時候“冷戰”會結束呢?小藍單車CEO李剛談到兩個觀點——2017年下半年壞車回收可能是拐點,2018年商業模式是另一拐點。
如果將這兩個對運營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拐點作為共享單車下半場的標志,那么共享單車的上半場比拼的就不是什么體驗和市場占有率,而是誰能融到更多的錢,讓自己克服這兩道坎。
換句話說,盡管聽起來不夠合理,但在現階段能用最低的宣傳成本,換來最大聲勢的共享單車企業,就是一家“好公司”。
可投資人也不是真傻……如果共享單車企業用資本的錢再這么不得要領地燒下去,那么下半場到來的時機可能會更早一些。隨著資本站隊的情況越來越復雜化,背后資本極有可能迫使整個市場盡快形成壟斷局面。
畢竟對于投資人來說,有多少品牌加盟摩拜的朋友圈不重要,ofo和九天微星的衛星能否真上天不重要,小藍單車的智能中控損毀率有多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幾年后可不能再讓用戶一直免費騎車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品玩,微信ID:wepingwest,作者為PingWest品玩新技術條線主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