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洞見

每經網首頁 > 洞見 > 正文

應呵護對上市公司正當質疑的新風尚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31 23:27:28

每經編輯 熊錦秋    

熊錦秋 

最近,神霧環保、神霧節能、三聚環保等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遭到一些學者和媒體質疑,而交易所也加大了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的問詢力度。筆者認為,市場興起對上市公司質疑的新風尚,對潔凈A股市場環境、遏制制假造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5月25日《神霧集團:對不起賈布斯,我用你的套路實現了你的夢想》一文,暗指神霧環保和樂視網類似,用關聯交易搭建起“一個人的江湖”,實現業績快速提升,助推股價;而神霧節能部分業務70%的毛利率也高得令人生疑。當日兩股收于跌停。5月25日與26日,深交所分別向神霧環保和神霧節能發出年報問詢函,就有關疑點展開問詢,比如針對神霧環保向前海恒澤榮耀出售股權資產,其中有的出售資產處于巨額虧損狀態,深交所詢問作價公允性,并要求神霧環保說明與前海恒澤榮耀是否存在關聯關系;這些問詢切中關鍵點,也正是投資者有所疑惑或迫切希望了解的。

神霧環保、神霧節能、三聚環保這幾家業績高成長公司,到底是否存在財務造假行為,目前還沒有結論。神霧環保公告稱進行自查及核實,但即便上市公司自證清白,也或難消除投資者疑惑。

筆者認為,對市場高度關注、疑點叢生、金額巨大的質疑,監管部門或應成立專門調查組予以核查,如果通過調查,上市公司確無造假行為,可以借此為上市公司正名、消除不利影響,如果經過調查發現造假,當然應依法處理。

A股市場開始興起對上市公司質疑的新風尚,讓人們對A股市場盡快邁向健康發展軌道,增添了一份信心。這得益于當前反腐大環境,行政執法部門的行為逐漸規范了,敢打招呼充當保護傘的少了,追求公平和正義、追求公道的社會環境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大環境,也正是A股市場實現質的跨越的大好時機。

媒體、輿論對上市公司的監督、質疑,可以幫助市場發現問題、發現風險,進而在問題導向下解決問題、排除風險,這有利于提升整個市場福利。例如,在揭露安然造假的斗爭中,美國媒體發揮了很大作用,《福布斯》、《財富》和《華爾街日報》都對安然的劣跡做過深度追蹤報道,其作用甚至超過監管機構。而在A股市場,銀廣夏、東方電子、紫鑫藥業等丑聞,最初也是由媒體曝光。

媒體監督具有成本低的特點。媒體質疑上市公司,本身可能沒有做空股票,或者即使做空該股,也由于目前可融券賣空數量極為有限,媒體難從多頭身上贏得多少收益。媒體質疑上市公司,其最大動機就是贏得社會聲譽、贏得市場口碑,由此再去贏得更多讀者。媒體這個動機,形成的是一個良性的多贏機制,值得鼓勵。

媒體監督還具有介入早的特點。媒體在贏得社會聲譽動機驅使之下,愿意挖掘獨家信息,希望在其他媒體之前發現上市公司的一些疑點,媒體之間的這種競爭機制,使得上市公司造假還沒有滾雪球發展到極致的時候,就可能被發覺,可防止有毒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避免更多散戶受害。

但目前要充分發揮媒體監督作用,還存在一個最大制約,這就是刑法規定的“損害商業信譽罪”。前幾年有投資者或媒體人因為質疑上市公司而被拘留甚至被判刑,由此制約了公眾對上市公司質疑的積極性。財務造假是A股市場最惡劣的痼疾,不管監管制度多么嚴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總會升級產生新的造假手段,上市公司對一些吹捧文章欣然接受,對一些質疑財務造假的文章就上綱上線追究責任,這就使得只能單向鼓吹股價泡沫,在市場孕育巨大風險。

媒體質疑上市公司造假,當然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很大影響。而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納稅大戶、經濟發展中的榜樣,甚至對當地經濟生態都具有相當影響力。由此,質疑者在與上市公司的斗爭中,往往處于下風。

為此,筆者建議,應盡快想方設法全力保護質疑者正當的調查問詢權利,提高他們的積極性,為質疑者解除最大的后顧之憂。當然對于故意傳播虛假信息陷害上市公司的輿論,也應依法打擊,絕不手軟。(作者為資本市場專業評論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對上市公司質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