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首頁未來商業

每經網首頁 > 首頁未來商業 > 正文

當共享經濟遇到市政管理 “相愛”還是“相礙”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6-07 14:20:06

前幾天,北京市政協委員朱良赴無錫考察時,再次利用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對于朱良來說,共享經濟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他也觀察到,共享經濟在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改變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亂象,引發了諸多市政管理上的問題。“共享”與“市政”之間,是應該攜手共進,還是互相妨礙?這是值得每個參與者思考的問題。

亂象

6月5日晚,在北京朝陽區大望路地鐵口附近,記者觀察到一位共享單車的使用者并沒有把單車停在100米外的專用停車位,而是“任性”地停在了自行車道旁,隨后走向了地鐵站。這輛亂停亂放的單車使得原本空間有限的自行車道變得更加擁擠。

據權威數據統計,去年有30多家公司進軍共享單車領域。然而,當數以百萬計的共享單車投放市場后,車輛丟失、損壞嚴重、亂停亂放、占道擾民等一系列問題也陸續暴露。這只是共享經濟帶來問題的一個縮影。

再看其它共享物品:共享雨傘在上海短暫現身后,由于沒有定位系統,丟失很多;民宿短租后,屋內裝修損壞嚴重。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共享單車進行的200次消費觀察發現,37%的車輛是在有明確標識公共停車區域之外找到的……當共享經濟滲透到人們生活各個方面后,帶來的問題也無法忽視。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今年2月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據估算,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參與者總人數達到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報告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分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但是,在快速度、高發展的背后,共享經濟為何會帶來市政監管上的“煩惱”呢?

根源

“共享經濟節約了一定的社會資源。以共享單車為例,一輛車的資源可以多個人使用,一天可以周轉三五次甚至十多次。但另一方面,由于共享的東西不是屬于個人的,所以大家在使用時就不會像用自己東西那樣愛惜。”朱良分析,由于所共享的物品不是私人的,使用者所擁有的責任也只是在使用時才有。一旦物品使用結束,承租人對物品的責任就宣告結束。“這就造成了承租人不會去想這輛車停放的位置合不合適、會不會被偷走,而是由著自己怎么方便怎么來,不會有太多的考慮。”

在朱良委員看來,“共享的物品所有權和使用權不一致”是共享經濟帶來的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這種觀點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巫永平的觀點不謀而合。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也正是這個原因給市政管理帶來了新的困擾。”巫永平解釋說:“在共享經濟尚未出現時,人們對某件物品大都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相統一,也就是我的東西我使用。以自行車為例,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就對它有使用權。但共享單車出現后,就不再是這種情況了。共享單車不是個人的物品,而是某家公司的,承租人有使用權。當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后,很容易造成損壞嚴重、亂堆亂放的問題。”

市政管理之所以有了“成長的煩惱”,是因為共享經濟的出現模糊了公共和個人的概念。“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甚至已經超過了國外的一些發達國家。但國民的公共概念卻還沒有樹立起來,觀念上還沒有轉變,對公共物品的愛惜程度還不夠。”巫永平認為。

磨合

在共享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才能不給市政管理“添堵”呢?巫永平認為,在共享經濟中,若政府、公司、個人三方都能磨合好,中國的共享經濟會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會給市民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共享經濟是一個新的現象,跟原有的模式不同。盡管也帶來一些問題,但共享經濟總體上是利大于弊的。”巫永平說,要想解決共享經濟和市政管理上的矛盾,個人、政府和企業都應該學習。個人應該培養“公共物品也應珍惜”的觀念,政府則應該盡快制定出新的“游戲規則”,在政策上做好引導和監督。

共享平臺公司也不能只把賺錢多少當成判斷企業是否成功的標準,應對社會負起責任。在巫永平看來,共享平臺公司應為維持共享物品的秩序負主責。

朱良說:“以共享單車為例,當平臺公司向公共場所投放單車時,也應投入維護管理力量。尤其是在初期,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維持物品秩序,規范使用規則。等承租人培養起良好的使用習慣后,可以相應地減少管理力量。”

朱良建議,共享平臺公司應對共享物品的秩序管理擔責。一方面,可以從技術上解決部分管理問題,比如在共享單車上設置電子圍欄,規定在哪些區域可以停放,哪些不能;另一方面,則要投入大量的維護管理人員。“現在共享單車存在的亂停亂放的問題,也是由于維護人員覆蓋面小、不周全而導致的。”朱良說。

新生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從共享經濟的發展周期來看,中國的共享經濟目前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而且由于共享經濟模式的特殊性,未來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但它能否順利升級到“共享經濟2.0”模式還需各方的努力。

對于共享經濟,政府的態度十分明朗。今年3月,交通部長李小鵬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時介紹了交通運輸行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他表示,政府要主動作為,超前謀劃,加強監管,推動新事物發展;運營企業要尊重市場規定,做好管理規范,守誠信,提高服務水平;使用者要增強文明意識,來維護共享單車的運行秩序。

此外,6月5日,海外網從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得知,由交通部發起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為期兩周的公開征求意見活動已結束,將于近期發布。該征求意見稿明確了政府責任,鼓勵企業推廣運用電子圍欄技術,綜合采取經濟懲罰等措施規范停車秩序。同時,將建立企業和用戶信用基礎數據庫,對企業和用戶不文明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記入信用記錄。

業內人士普遍對共享經濟的未來持樂觀態度。“但不能否認的是,國民在多長時間內能夠培養起公共意識,這對共享經濟能否盡快地上升一個層次起著決定作用。若國民公共意識能夠盡快地培養起來,我國的共享經濟也能在短期內發展起來。” 巫永平如是說。

責編 羅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當共享經濟遇到市政管理 “相愛”還是“相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