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提高門檻or維持現狀? 關于新能源汽車資質的爭辯不休

中國汽車報 2017-06-08 08:45:33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自從2015年6月4日《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為《規定》)在發改委網站公布后,24個月已有15家企業獲得資質,平均1.6月誕生一家擁有資質的企業。這種狀況引起業內關注并且引發了兩種聲音激烈交鋒,一位消息靈通人士告訴記者,兩種激烈交鋒的聲音分別是:提高門檻與維持現狀。

提高門檻的理由: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技術更新快,企業數量增長較多,需要進一步提高門檻來規范產業發展;

● 已有15家企業通過審批,可以預見后續將有更多企業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提高門檻遴選出更具實力的企業;

● 審查標準已經提高,2017年申報企業將按照提高后的標準執行。

維持現狀的理由:

● 《規定》中很多指標按照全球新能源汽車最高指標設定,不宜再提高;

● 現有標準已經很高,提高標準后,大部分企業的量產車參數將低于樣車;

● 標準過高可能導致企業生產一致性不達標等問題。

消息靈通人士告訴記者:預計未來2年內將針對《規定》進行修訂和完善。兩種聲音僵持不下或許是最近傳出“中國擬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發放”消息的原因,也可能是需要評估現有情況,出臺新政策之前暫停。以往曾有其他政策因為各種原因暫停的先例。

5月23日,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發布《關于車輛生產企業準入申請有關項目核準文件的調整說明》(以下簡稱為《說明》),其中提到“申報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的準入申請,應隨附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具的項目核準批復”,沒有提到新建純電動汽車的審查標準已經提高,更沒有提高審查標準的具體內容。

結合消息人士提供的信息,《說明》中提到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申請核準,有可能審查標準確實已經提高,只是沒有具體列出。

坊間有傳言,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是暫停的主要原因。記者統計了15家企業的規劃產能,合計117萬輛。

企業名稱

產能規劃(萬輛)

北汽新能源

7

長江汽車

5

前途汽車

5

奇瑞新能源

8.5

敏安汽車

5

萬向集團

5

江鈴新能源

5

重慶金康

5

國能新能源

5

云度汽車

6.5

知豆

4

速達汽車

10

合眾汽車

5

陸地方舟

5

江淮大眾

36

合計

117

有一種說法認為,以200萬輛的銷量目標推算,所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規模將維持在30家左右,現在已有15家企業獲得資質,很容易突破假定的200萬輛目標,據傳,全國各地新建立的企業已經超過200家,產能規劃遠超實際需求。

我國制定傳統汽車準入時,曾有一個主要考慮:限制全國每個省都上馬汽車生產企業項目,避免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如果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發放的消息屬實,或許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提高門檻遴選出更具實力的企業,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然而,提高標準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現有很多指標按照全球新能源汽車最高指標設定,繼續提高,以國內企業現有技術水平很難達到,有可能出現量產車參數將低于樣車,也就是出現生產一致性不達標問題。

生產一致性是國內汽車企業長期存在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幾年前曾爆出的大批“假國四真國二”車輛充斥市場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企業人士曾告訴記者,出現這個問題與排放標準提高過快有一定關系。2007年7月1日,國三標準實施;2013年7月1日國四標準實施;2017年7月1日,國五標準實施。國六標準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將于2020年正式實施。我國排放標準參考歐洲體系,歐洲在新的排放法規發布后給予企業約5年的準備時間,國內企業沒有這樣的待遇,導致國內企業與外資或者合資企業處于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為了生存,有些企業采取了造假方式。

生產一致性的問題不僅限于發動機,很多方面會出現生產不一致的問題。6月2日,工信部網站發布了《關于對2016年嚴重違規的20家車輛生產企業的通報》,共有2577輛新出廠車輛存在違規行為,20家企業中既有央企,也有地方汽車企業,涉及的問題多種多樣。

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國傳統汽車制造技術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在新能源汽車上,雖然與發達國家處于同一個時期,在核心技術上還是有差距,這種差距仍將存在一定時期?!兑幎ā奉C布2年時間,并不算長,新建企業都是參照這個標準進行建設,如果再提高標準,可能超出了國內企業現有技術水平,也有可能造成新建企業很難在短期內適應新標準的要求。

一位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純電動汽車資質不是終身制,按照原有標準獲得資質后,將來取消資質按照什么標準執行?如果原有企業按老辦法要求,新企業按照新辦法執行,似乎存在公平問題。如果原有的企業也按照新標準要求,他們要在短期內調整過來也不容易。

提不提高門檻,在討論中出現兩種聲音激烈交鋒屬于正常,這會不會是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發放的原因呢?期待答案早日揭曉,讓企業盡早吃下定心丸,可以安心投入到研發與生產中。

責編 段思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新能源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