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5 22:45:48
每經編輯 張懷水
每經記者 張懷水
6月1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7《工業化藍皮書》發布暨中國工業化進程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并正式發布了《工業化藍皮書: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以下簡稱《藍皮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藍皮書》將我國整個工業化進程分為前工業化、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后期和后工業化五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又分為前半階段和后半階段。
根據《藍皮書》的研究結果,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中國剛剛進入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工業化綜合指數為66);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中國則進入了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工業化綜合指數為84)。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工業經濟增長可謂“一枝獨秀”,同時跨區域經濟布局加快。“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工業經濟正走向速度趨緩、結構趨優的態勢。”
《藍皮書》顯示,從四大經濟板塊來看,東部地區發展速度最快,其工業化指數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其次為東北地區,其2010年和2015年一直處于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中部地區在2010年處于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2015年則進入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西部地區在2010年和2015年均處于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
那么,評價各個地區的工業化綜合指數又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黃群慧介紹,《藍皮書》是針對可以衡量工業化水平的幾大重要指標來進行劃分和評級,選取人均GDP來衡量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選取第一、二、三產業產值來衡量產業結構;選取制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生產部門增加值的比重來衡量工業結構等。“各個指標在不同的工業化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取值范圍,從而計算出指數。”
根據《藍皮書》統計的工業化綜合指數排名,在東部地區,長三角地區工業化水平最高,2015年的工業化綜合指數為98,已經十分接近后工業化階段;京津冀地區2010年和2015年均一直處于工業化后期后半階段,其工業化綜合指數由2010年的84提高到2015年93。
此外,東三省2010年和2015年均位列工業化后期前半階段,其工業化綜合指數由2010年的71提高到2015年的76;大西南地區在2010年和2015年均位列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大西北地區則實現跨越,由2010年的工業中期前半階段進入與大西南地區同樣的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
根據《藍皮書》中的觀點,將中國歷年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時間順序進行軌跡的擬合,顯示2025年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將達到最大值100??梢哉J為,到2020年,我國還沒有全面實現工業化,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化國家。這意味著,2020年中國基本實現工業化以后,還面臨著繼續深化工業化,推進全面實現工業化的重大任務。
黃群慧表示,當前產業結構對工業化的拉動速度有所放慢。城鎮化率和就業結構一直是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軟肋,也是未來工業化進程的重中之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