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7 18:53:3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鴻月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之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成為了一個無法回避的核心話題。不過到底往哪轉、如何升?資本在這其中又該扮演怎樣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在“2017中國私募基金天府(麓山)峰會”上,北京萬融時代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熊俊闡釋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在熊俊看來,產業升級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路徑,尤其在全球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更是如此。“美國的選擇是強勢美元+減稅,同時引導資本回流;而我們應對這種不確定性,所做的重要路徑選擇是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
在當前的整體形勢下,產業升級已經迫在眉睫。熊俊表示,工業地價的上漲、節能減排日趨嚴格、勞動力成本飆升等成本端的變化,都在倒逼生產方式改善;而產能過剩、消費升級等,也從另一側面推動產業升級。“在這樣的情況下,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包括私募基金在內的資本應該怎么做?熊俊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產業升級的‘一體兩翼’是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者相結合,在提高實體產業技術水平的同時,提升產業運作效率,共同推動產業升級。”
熊俊指出,在工業技術方面,對做投資的人來說有三個方向值得重點關注:對于自身具有先進技術的領域,如家電、高鐵、太陽能、通信設備等,以資本推動其產業化發展,并通過“一帶一路”進一步輸出優勢產能;對于自身發展薄弱的技術或缺乏的資源,以資本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源,與中國市場相結合,走“全球技術/資源+中國市場”的路徑;對于可民用化的軍用技術,則要以資本推動軍民融合、加速其市場化進程。
在信息技術融合方面,熊俊認為個中機會在于推動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融合。“這個融合表現在,與巨大的中國市場結合,能夠引領市場,與傳統的垂直應用行業結合,能夠改造行業,以及與行業優秀的龍頭企業結合,能夠整合行業。”
他同時表示,成都自身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非常好的傳統產業基礎,“所以在這里講可能更有針對性,促進信息技術和大家所在自身產業相融合,是一條非常好的、能促進產業升級的道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