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28 21:57:3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業內專家探討臨空經濟區怎樣吸引人才 主辦方供圖)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高端人才有時候像候鳥一樣,哪個地方好,就往哪個地方去。”6月28日,在??谂e辦的首屆臨空經濟“一帶一路”發展論壇上,中國民航科普基金會副秘書長張宏對臨空人才做出如此比喻。
上述比喻背后是中小城市不斷涌現的臨空經濟區和人才“難求”的現狀。其實,找到合適的人才僅是第一步,把人才留下來更為重要。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融資平臺的構建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將是三四線城市留住人才的可行性“藥方”。
一位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究人員在會后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表示,“臨空經濟的人才培養十分重要,目前產業界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后,更應該沉下心做一些人才方面的‘冷思考’”。
三四線臨空經濟區引才難
近年來,臨空經濟區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轉移地和承接地。與此同時,北京順義臨空經濟區、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廣州花都空港經濟圈、??诿捞m臨空城、成都雙流臨空經濟區等一大批“臨空經濟區”如雨后春筍,迅速出現在各大、中型機場周邊。
據中國民航報報道,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有62座城市依托54座機場,規劃了63個臨空經濟區。臨空經濟區是地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持續推進,各個臨空經濟區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怎樣打破一線城市和中小城市臨空高端人才不平衡的現狀?三四線城市怎樣吸引高端臨空人才?這些話題也成為首屆臨空經濟“一帶一路”發展論壇上各路學者熱議的焦點。
論壇現場,一位臨空產業的相關高管稱自己曾面臨引進人才方面的困惑,從產業布局到物流配套,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的支撐,“范圍怎么確立,團隊怎么組合”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尋求到合適的人才并不容易,北京物資學院物流學院院長鄔躍認為,臨空經濟小批量定制化的需求越來越多,在培養臨空人才的時候,也需要精準定位這種需求。
談到產業園區人才精準定位,鄔躍稱臨空經濟人才的引進,首先要明確當地的發展業態,由需求反向補充人才,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才能直接擊中發展中的痛點,否則會浪費精力和時間。
鄔躍以沖繩為例分析稱,沖繩作為日本的航空樞紐港,是一個旅游島,既沒有產業,也沒有更多的需求,但是物流成本低,大量的貨物可以集散到沖繩,再分撥到全日本或者全球,因而需要更多物流管理,物流戰略規劃物流技術方面的人才,這樣才能精準定位。
從“引進來”到“留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找到合適的人才僅是第一步,能把高端人才留下,將其研究出的合適的項目轉化為成果更為重要。
張宏回憶稱,一位在相關產業的朋友曾跟他分享,一些已經在科研機構取得成果的項目,因缺乏資金扶持,只能通過應用研究院進行引用推廣,再進行分成。“因此,跟中小機場和三、四線城市建立臨空經濟區的時候,最好能夠有一個融資平臺,建一個創業基金。這樣讓人能夠來得來,留得下,成果出得快,項目落地實。”張宏稱,三四線除了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需要用融資平臺留住人才,保障研究成果的轉化。”
除了資金支持,產業配套也十分重要。一位參會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正所謂“安居才能樂業”,三四線城市通過一些優渥的條件留住人才,也是一種方法。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民航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濤指出,不同于一線城市天然的機遇和優勢,三四線城市需要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吸引人才,倘若不能構建全產業鏈的臨空經濟,能在一個環節或者一項技術上有所突破,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此外,黃濤認為,目前臨空產業的人才引進也不完全依賴高校,一些大型企業也有自身的培訓機構、培養體系、標準要求;相對而言,中小企業的綜合能力比較薄弱,需要更多地和高校、中介機構聯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