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7-06-29 11:16:03
在這個即將過去的6月,央行高層密集發聲。
擴大市場開放、控制好杠桿率、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或在出席活動時講話,或在機關刊物撰文,他們的話題內容各有側重,都事關落實高層推進金融改革、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決策部署,為各方更準確認知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路徑提供了重磅訊息。
“金融服務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性服務業的屬性已十分清晰。”周小川在6月20日舉行的“2017陸家嘴論壇”指出,金融服務業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談開放——“金融服務業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陸家嘴論壇的第十個年頭,周小川第六次出席。
從“各國貨幣財政政策傳導及配合”到“引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等,伴隨十年間國際金融市場波瀾起伏,他每次講話的主題,總是因應重大話題與政策重點而定,改革創新與風險防控則是其一以貫之、充滿辯證的主線。
“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于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他回顧了中國制造業、服務業對外開放取得的成績與進步,強調“應該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堅定不移地走對外開放的道路”。
最近,有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有海外分析人士提出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風險的悲觀預測。而市場波動及金融業存在的不足,也使得對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保守論調有所抬頭。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此時點,央行提對外開放意義重大。
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表示,國際上對中國的金融風險議論比較大,每次風險中國都化解了。“當前銀行主要應做好支持實體經濟、保持金融的穩定運行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但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應停止。”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稻葵在“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說,當前正是中國金融加速開放的好時機。金融行業開放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服務市場的開放,二是資金的流動開放。
恰好與陸家嘴論壇同天舉行的第九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也指出,中國今后將進一步在金融、勞動力、土地、技術等市場要素方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穩杠桿——“現在看已有初步的結果”
易綱說:“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并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說,我們面臨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特別要處理好杠桿率方面的潛在風險。”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略大于40%,政府部門的杠桿率不到40%,在國際上均處于較低水平。企業部門杠桿率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姜建清指出,去杠桿、穩增長和保持金融穩定,平衡好各方面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在戰術操作層面需要穩健地達到戰略目的。
今年5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9.6%。該增速降低正是金融體系降低內部杠桿的反映。隨著同業、資管、表外以及影子銀行活動高度關聯的商業銀行股權及其他投資等擴張放緩,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應下降。
今年一季度M2增速與名義GDP增速之差顯著收窄,是穩杠桿的另一良好跡象。往年的M2與GDP增速并“不同步”。這一被討論多年的“風險”正實現自我修復。
“去杠桿首先是穩杠桿,要讓杠桿的增速降下來。現在看來,已有初步的結果。”易綱說。
管外匯——構建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市場監管體系
近兩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和跨境資本流動經歷了高強度考驗,外匯儲備依然充裕。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3.05萬億美元。
在外匯管理領域,亦需要改革發展與防控風險目標的兼容。這一政策取向,直接顯現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的近期講話中。
6月22日,潘功勝帶隊赴深圳調研并召開座談會。針對市場監管,他表示,外匯管理部門要繼續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強化監管能力建設;構建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市場監管體系;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預警。
談及對外開放,他指出,要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穩妥有序地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營造良好的外匯管理政策環境。
促創新——綠色金融與金融科技全面提速
綠色金融、金融科技,是國際金融業創新探索實踐的前沿帶,是金融領域在五大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試驗田,且是參與高層次全球經濟治理的縱深區。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已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于去年在杭州首次成為G20議題。《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印發后,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建立比較完整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的經濟體。2016年,我國躍升為全球最大綠色債券市場,人民幣占全球綠債發行40%。
6月26日,人民銀行、發改委等七部委正式印發五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這五個省(區)改革創新方案的基本內涵是統一的,以金融創新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主線,以制度創新為重點,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要在制度、組織、市場、產品、服務、政策保障等六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說。
近年來,以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正對傳統金融業務的模式、流程、效率和監管方式帶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以《加快架構轉型,打造數字央行,開創人民銀行科技工作新格局》為題,在央行主管期刊《金融電子化》撰文。他指出,提升科技監管能力要求迫切,央行大數據利用迫在眉睫,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給科技工作提出新挑戰,經濟新常態要求科技助力金融改革開放。
“‘數字央行’,即實現以大數據為支撐的央行決策平臺、以分布式系統為核心的央行服務平臺、以數字貨幣探索為龍頭的央行創新平臺。”他表示,其將確保金融信息安全和系統穩定運行,開創適應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適應金融科技變革方向的工作新格局。
為合理引導金融科技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在此方面的舉措陸續有來。5月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于近日印發,提出推動新技術應用、促進金融創新發展等任務,加強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Regtech)研究與應用等要求被圈為重點。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近年來,國際金融波云詭譎,我國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取向的努力卻從未停歇。改革措施目標明晰,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總體來看,此次從不同角度強調處理好金融領域改革、發展與穩定之間的平衡,既能進一步為外界明確方向、厘清邊界,提升對交叉性金融風險的警覺,也有益調動激發各方積極性,推動金融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滿足民生所需。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