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 2017-07-02 09:18:44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根基,是城市經濟的命脈。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城市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當前的成都,正面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多重新機遇,而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正催生新經濟快速成長。成都要實現新一輪發展,未來更加值得期待。
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成都將以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為導向,構建以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核心的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城市、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和國家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城市,不斷擴大經濟影響力、區域帶動力和環境吸引力,加快建設面向亞歐、輻射西南的經濟中心。
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
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
制造業是城市經濟的脊梁,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離不開產業支撐,尤其是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成都將深入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為方向,深度融入國際分工體系,加快建設國家制造強市。
在高新區,隨著第一片柔性AM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成功點亮,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這也是國內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
作為全球知名的液晶顯示產業巨頭,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是該公司史上最大的一次單筆投資。隨著項目正式投產,將進一步提升“成都造”的全球市場影響力,并成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顯示產品參與全球高端產業鏈競爭的旗手和標桿。
在京東方“投資效應”的帶動下,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也相繼落戶成都,進一步完善成都光電顯示產業鏈。目前,僅成都高新區就已經聚集了京東方、深天馬、中光電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從上游原材料、中游顯示面板到下游終端生產的全產業鏈。
培育先進制造業新優勢,不僅要內培外引、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還要加快培育一批本土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民企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勁支撐。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即是本土高端制造業的典型代表。去年首期1GW電池生產線項目投產,二期2GW項目今年啟動建設,預計年底投產。未來,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將致力于打造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產能最高的太陽能電池片企業,必將推動成都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發展。
與此同時,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催生新經濟快速成長,全面提升城市創新力、創業力、創造力。圍繞增加品牌輻射力和適應現代醫養需求,武侯區將鼓勵支持健康孵化器、第三方影像、醫療檢測、醫養結合、健康養老等新業態做大做強,大力發展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互聯網醫院等健康服務新業態,打造國際高端健康產業集群;完善區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規劃,力爭明年將原禮儀職中地塊用于實施國際醫療、精準醫療、健康管理等項目;結合核工業地塊改造,建設健康產業大廈,重點發展健康醫療大數據及關聯產業,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鏈。
增強產業支撐,做強城市經濟,成都還將進一步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效應,促進創新要素同產業轉型升級有效對接,推動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創造轉變,提升成都在全國全球產業體系分工中的競爭優勢。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以軍民融合為方向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建設核工業、新材料、航空航天、集成電路、信息安全、軌道交通等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支持品牌整合和平臺共享,大力推動標準化建設,培育一批“成都創造”領軍企業。
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
劍指萬億產業邁向高端
昨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物流節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運輸與物流博覽會、2017亞洲物流雙年展(“中國國際物流節”)在蓉落下帷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組織和機構、近100個中外城市、1000余家全球知名物流企業參加此次盛會,齊聚蓉城共商和搶抓“一帶一路”商機。
蓬勃發展的物流業只是我市現代服務業高速增長的一個縮影。從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到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世界航線大會、第十六屆西博會,以及今年9月即將舉辦的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成都正在加速集聚國際商貿資源和游客資源。
現代服務業不僅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助推器和催化劑,更是參與全球分工合作、面向全球服務、體現全球價值的有效工具和載體。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584.6億元,增長9.7%; 實現稅收446.7億元,同比增長32.8%;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拉動為5.1個百分點。
當然,這只是開局。這座自古以來就擁有繁榮商業的城市正在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造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并積極付諸行動。眼下,成都正加快建設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創新跨境電商通關、監管、統計、平臺運營等新模式。同時,今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進一步暢通成都與世界的聯系。
與此同時,成都發展服務貿易的路徑也由此展開,即突出對歐洲開放合作特色,依托“蓉歐+”戰略拓展中國—歐洲中心全方位合作功能,深化中德、中法、中英等國別園區合作共建層次,建好西博會、歐洽會、軟洽會等蓉歐合作平臺,探索中醫藥貿易、旅游會展、文化創意、研發設計、生態環保、健康管理、全球維修等領域雙向開放互利合作。結合建設國際門戶樞紐、世界旅游目的地、國際購物天堂等服務業核心功能,促進國際鐵路港、國際航空港、成都科學城等合作載體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形成國際化高端產業集群。完善服務貿易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國際化人員往來便利化,為國際高端人才開放就業市場提供創業便利,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大學生來成都留學和工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所在國本土化人才保障。
在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的過程中,不僅商貿環境進一步優化,國際購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作為其中的重要元素,因其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無疑將讓這座城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舞臺上更加獨具魅力,更加鮮明生動。
自《成都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購物天堂行動計劃》發布以來,成都通過對商業空間載體的不斷優化、積極招募國際知名開發商等方式,加速了對商貿產業的提質步伐;同時,通過增開和加密國際直飛客貨運航線航班、加強會展功能等,實現了商貿產業與關聯產業的協同發展,為國際購物天堂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和產業支撐。按照設想,到2020年,成都的服務業增加值將超過9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500億元;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應用普及率達到50%,旅游購物收入占旅游總收入比例達到30%。
面對未來,成都對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據了解,我市將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瞄準高端市場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成都服務”“成都消費”品牌。《成都市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我市將圍繞建設國家服務業核心城市目標,全力提升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0020億元左右,占全市GDP的比重將達53.3%。
構筑都市現代農業新高地
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薈萃世界農業精品,匯聚全國農業專家,農業創新創業成果集中展示、頂級專家帶來發展的高峰論壇……這幾日,一場現代農業的盛宴正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拉開——第五屆成都農博會在這里盛大舉行,搭建起農業創新創業交易、農產品出口貿易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果展示及貿易的平臺。
一年一度的成都農博會,已成為四川省專業性最強、規模最大和行業關注度最高的綜合性農業盛會,并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其競爭“內核”在于成都近年來圍繞都市現代農業需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推動三產互動融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
沿著水泥路駛入蒲江縣復興鄉,標準化獼猴桃T形架排列得整整齊齊,青翠的藤蔓上,一個個套著紙袋的獼猴桃已有雞蛋般大小。一片果園里圍滿了人——村上的職業經理人專門從省農科院請來專家,指導當地農戶實施標準化管理。
“你看,這么大一片果園,果子基本上一樣大小。”一位提前趕來看貨、訂貨的采購商隨意拆開幾個果袋,橢圓形的獼猴桃表面光滑,大小勻稱,“不光是外形整齊,品質也都很高,這樣的果子質量有保證!”果商吳澤明告訴記者,雖然還有一個多月才到成熟期,可他們每年都得提前來訂貨,“這批貨是供高端超市的,田間價每公斤10元,雖然比其他地方都貴,但最好賣,晚了就搶不到最好的了!”
貴,還得搶,蒲江獼猴桃的搶手,折射出成都大力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據悉,按照“五化”標準,我市圍繞都市農業需求實施了現代農業產業提升計劃:標準化建設,堅持抓標準、提質量、強產業,“三品一標”認證比重達到75%,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規模化經營,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建基地、建園區,集中連片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到450萬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達56.7%;產業化帶動,以加工育龍頭、休閑拓功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6家,其中新希望集團、通威集團進入全國前10強;鄉村旅游總收入261億元,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組織化發展,堅持市場導向,壯大市場主體,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到1.35萬家,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4453家;品牌化培育,實施“天府源”農業品牌戰略,初步形成“市級公用品牌+縣級區域品牌+企業產品品牌”現代農業品牌體系,累計獲中國馳名商標27個、四川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239個。
千畝紅提、千畝金銀花、千畝荷塘……初夏的崇州市榿泉鎮,花香四溢,果滿枝頭。一望無際的田野中,市民賞花、品果、采摘、吃農家飯……體驗理想中的田園生活。
構筑都市現代農業新高地,這是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現代農業新目標,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最美的路徑之一。依托成都平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以及豐富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我市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持續推進“一心、六園、十基地”建設,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快構建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預計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過2000億元,其中農產品精深加工比重超過50%。
在一二產業聯動的同時,我市還著力推進一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按照規劃,我市將大力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林業、康養等產業的結合,重點打造一批國際知名、地域文化特色濃郁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示范項目,發展一批以鄉村體驗、度假養生為主題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培育一批國家現代農業主題公園(莊園)、農業文化創意示范基地、森林康養基地和中國度假鄉村、精品民宿、創客示范基地。定期發布成都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線路產品。到2020年,全市休閑農業、森林康養等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接待人數達到1.2億人次以上。
記者 楊彩華 程怡欣 陳泳 李萌 實習記者 劉金陳
來源:成都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