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04 00:57: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壽林 王小璟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每經記者 張壽林 王小璟 每經編輯 姚茂敦
7月3日,“債券通”正式上線。據中國貨幣網數據,“債券通”首日交易活躍,共有19家報價機構、70家境外機構達成142筆、70.48億元交易,交易以買入為主,共買入128筆、49.04億元,境外機構投資熱情可見一斑。
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程春曙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的國債收益率與其他國債收益率相比較高,預計對境外投資者有相當的吸引力。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債券通”開通的不單是二級市場交易,更把境內一級市場發行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相對現時的滬港通和深港通,“債券通”的開放程度更進一步。“債券通”也為國內債券市場引入更多的中長期投資者,有助優化投資者結構,推動直接融資。
首批20家做市商名單揭曉
在當日的一級債券發行啟動儀式上,國開行、農業發展銀行、馬來亞銀行有限公司等七家公司參與了“債券通”的第一批一級債券發行。
中國貨幣網3日公布,“債券通”首批做市商名單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國開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招行、興業銀行、匯豐銀行(中國)、渣打銀行(中國)、花旗銀行(中國)、法國巴黎銀行(中國)、德意志銀行(中國)、星展銀行(中國)、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
中國貨幣網當日統計結果顯示,“債券通”首日交易活躍,交易券種涵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同業存單、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企業債等各種類型。
另據工行提供的數據,截至3日收市,工行通過“債券通”完成交易41.27億元,超過“債券通”總交易額的一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中國貨幣網數據統計,7月3日,銀行間市場當日現券成交量為3985.0億元,而上一交易日6月30日現券成交量為3274.9億元。
“債券通”境外投資者可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托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在不改變業務習慣的基礎上高效便捷地通過香港投資于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時,央行與香港金管局加強監管合作,強化“債券通”交易結算信息收集和風險防范。
7月3日晚間,央行對信用評級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發布公告,境外評級機構開展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應當向央行提交監管承諾函,并指定其在境內的分支機構配合監管。境外評級機構的境內分支機構應當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及時提供監管所需資料。
從各國不同國債收益率影響“債券通”交易的角度,程春曙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3.6%,高于美國同年期國債的2.21%,而歐洲同年期國債的收益率亦不足1%,中國的國債收益率與其他國債收益率相比較高,預計對境外投資者有較強的吸引力,利率債將成為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投資境內債券的主力品種。鑒于近期“債券通”交易規模相對有限,短期內“債券通”對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影響不大,如“債券通”交易規模持續擴容,境外投資者對利率債的交易或將成為國債收益率曲線的重要影響因素。
對全球市場影響不容忽視
歐洲央行于6月中宣布,已完成了首筆規模相當于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投資。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分析,“債券通”也將有助滿足加入SDR后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額外需求,并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隨著投資渠道進一步擴大,預期機構、企業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將提升,長遠也有利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隨著“債券通”的開通,將進一步開拓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橋梁。程實分析,這將鼓勵更多的人民幣投資產品在香港推出,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領先離岸人民幣中心和資產管理中心的地位。雖然“債券通”初期只開通北向交易,但互聯互通、雙向流動是發展大趨勢,南向業務必將適時開通。這也將為香港的債券市場帶來新的資金、新的投資者。未來一級發行的開通,更可強化香港作為國際融資中心的功能。我們也期望股本市場的首次發行未來也可實現互聯互通。在“一帶一路”倡議,并配合香港在法制、資金流等各方面的優勢下,這些措施將可讓香港繼續扮演其作為內地與國際間超級聯系人的角色,并為香港金融業帶來新的業務機遇。
銀河證券研報分析,“債券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是擴大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債券市場余額超過60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三,雖然已有432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余額所占比重不到2%,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程實指出,“債券通”的影響并不僅限于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它對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擁有全球排名第三的債券市場,但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相關資產的配置與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不匹配。互聯互通的措施,開放了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資本市場的大門,將可為全球資產配置帶來新格局。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增速,以及其債券相對較高的收益率,預期將可吸引到更多的中長期資金投入。MSCI近期公布把A股納入其指數的計劃,正是考慮到滬港通和深港通帶來的作用。同樣地,“債券通”也將會有望助力內地債券納入國際債券指數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