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綜合 2017-07-05 08:13:53
石墨電極市場有缺口,供不應求格局將延續;下半年繼續看好低估值行業;天然氣市場開啟新“黃金十年”;商品市場短暫變臉周期題材逆勢來襲;六成商家看漲中藥材價格,下游上市公司紛紛上調產品零售價。
上海證券報
石墨電極市場有缺口,供不應求格局將延續
方大炭素董秘寧慶才表示,“上半年,我們的石墨電極基本是供不應求。”由于今年市場缺口約10萬噸左右,預計這一供求緊張關系還會持續。寧慶才稱,“約10萬噸的市場缺口并不是企業加大產能就可以解決的。”石墨電極產品生產周期一般兩三個月以上,加上備貨周期,短期很難放量。
下半年繼續看好低估值行業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本輪庫存周期、房地產周期和產能周期的末端,被動補庫存、房地產調控、產能去化都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帶來一些壓力。展望2017年下半年,受PPI和周期性行業盈利增速下滑的影響,A股整體盈利增速或將放緩,創業板受商譽減值的影響,利潤下降幅度可能也會加大。
天然氣市場開啟新“黃金十年”
繼6月下旬發布《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后,發改委昨天正式印發《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下稱《意見》)。專家表示,該文件的發布意味著天然氣在中國將迎來新的“黃金十年”,對國內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中國石油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將帶來重大利好。
商品市場短暫變臉周期題材逆勢來襲
全面跟蹤國內商品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昨日結束了連續7個交易日的上漲態勢,下跌1.63%至143.94點,但豆粕、菜粕期貨仍處于領漲地位。在業內人士看來,商品昨日的短暫變臉仍沒法掩蓋周期的力量。近期以鋼鐵、煤炭、農林等為代表的周期題材先后啟動,不斷給市場帶來驚喜。在基本面支撐下,下半年黑色系商品行情依舊看好。
浙民投首度開腔:投資ST生化不是惡意收購
浙民投天弘的合伙人表示,投資ST生化經過公司內部審慎論證和篩選,是市場化的、透明的投資行為,絕不是惡意收購的野蠻人。浙民投天弘在要約收購報告書中直言,是因為“看好血制品行業的發展前景”,報告書還透露,若本次要約收購最終無法達到目標,浙民投將會擇機減持退出。
稅延養老險試點年底前啟動,商業養老保險與資本市場協調發展
根據規劃,作為未來重點推行的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包括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在內的商業養老險將延續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長期穩健基調,開啟市場化投資之旅,預計投資類別及各類別的投資比例限定也會保持一致。
中國證券報
半年業績盤點:“獨門股”成了基金業績自戕的“毒藥”
這是一個基金經理們愛“豪賭”的時代。在“成長股”旗幟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喜歡將資金配置在少數個股上。根據數據統計,基金一季報里,前十大重倉股占股票總配置比超過50%的基金,就多達87只。但這似乎還不夠過癮。一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就聯手起來,令執掌的不同基金同時出手,共同扎堆某些個股。
萬達電影臨時停牌 擬收購影視資產或重啟萬達影視并購案!
昨天,萬達電影迎來了半月內的第二次臨時停牌。區別于前次受市場傳聞影響的股價“危機”臨時停牌事件,公司前一日(7月3日)股價飄紅,且在本次早間臨時停牌后不久,萬達電影便發公告宣布了公司擬籌劃涉及收購影視類資產的重大事項,公司還預計本次重大事項達到《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標準。
賈躍亭持有的99.06%樂視網股份被凍結!價值159億元!
在幾日前的樂視網股東大會上,賈躍亭表示“非上市體系的資金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嚴重。”他還說,要讓上市公司自成一個自有生態體系。但是昨天,樂視網的一則公告讓市場進一步看到“樂視系”資金問題的嚴重性:賈躍亭持有的99.06%的樂視網股份,樂視網總股本的26.03%,樂視網159億市值被司法凍結。原因是“樂視系”手機業務的融資擔保。
證券時報
多部委助力共享經濟 9家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發布了《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文件肯定了共享經濟在推進供給側改革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的積極意義。直接或間接參與共享經濟的上市公司將受益。數據統計,目前共有9家A股上市公司參與共享經濟。從這些相關個股的市場表現來看,大部分的個股今年以來跌幅較大,9只個股今年以來平均跌幅為10.17%,尤以信隆健康和兆新股份跌幅最大。
中廣核技打造產業鏈 平臺積極配合雄安新區建設
中廣核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鋒表示,中廣核技通過“外延內生”雙軌式發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核技術應用高端產業鏈,全資子公司河北中聯作為中國電線電纜材料十強企業和2016年雄縣第一納稅大戶,是產業鏈上的重要支點和平臺,未來將繼續立足雄安新區的建設,不斷升級產業格局,力爭成為高分子材料行業的“專家”企業。
中國經濟上半年預計將增長6.8%-6.9%
證券時報援引對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的采訪稱,預計上半年我國經濟將實現6.8%~6.9%的較快增長,全年經濟增長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
證券日報
六成商家看漲中藥材價格 下游上市公司紛紛上調產品零售價
“進入5月份以來,中藥材交易進入淡季,大部分產品價格是穩中下滑的態勢,我們監測的50多個產品中,80%以上的品種價格都比較穩定,11%的品種價格上漲,其余的品種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卓創資訊分析師張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從同比的數據來看,今年價格整體好于去年,以前是二成商家對中藥材價格看漲,現在已經是六成商家看漲”。
新能源車廢舊電池處置存隱憂 電池回收新政明年將落地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處了解到,國標委批準發布334項國家標準,并于網上公告。其中包含《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標準號:GB/T33598-2017等5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涉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規范、能耗量標識等重要部分。《拆解規范》于今年5月公示發布,并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而《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已經通過報批,有望于明年正式發布實施。
多地樓市限價政策再升級 一二線城市進入降溫周期
從全國數據來看,市場整體漲幅開始加速放緩,一二線城市房價已出現了環比下行,雖然三四線城市房價繼續高位運行,但整體漲幅被拉動下行。從趨勢上看,2017年第四季度,房地產銷售數據漲幅很可能會降低至個位數,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進入調控政策抑制下的降溫周期。
每日經濟報道
上半年“地條鋼”產能取締1.2億噸供需關系仍限制鋼價上漲空間
權威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共取締、關停“地條鋼”生產企業600多家,涉及產能約1.2億噸。目前相關企業已全部停產、斷水斷電。部分省份已將“地條鋼”生產設備徹底拆除。相關部委還將于今年7、8月份進行一次驗收抽查,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雖然“地條鋼”被全面取締,但留給正規企業補充產量的空間也相對有限,去產能仍是當前鋼鐵行業的主要任務。
買了800萬理財產品后券商說:雙錄沒成功重買
隨著《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正式實施,這兩天券商等機構真是忙瘋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直接的就是雙錄帶來的工作量明顯上升,還有系統出錯帶來的各種無奈。而在投資者這方面,也是各種抱怨聲不斷,不僅辦理業務時間拉長,甚至按程序下完單了還被券商說交易無效,重新來過。
A股“下半場”私募:價值、績優、成長股仍是投資主線
北京清和泉資本投資總監吳俊峰告訴記者,下半年大盤股會有所分化,創業板會反彈,但難以出現趨勢性的機會,需要深挖個股:這波龍頭白馬行情大幅上漲的背后是估值與業績的戴維斯雙擊,估值提升的邏輯主要有消費升級、MSCI催化、監管糾偏等因素。其中,業績提升是主要因素,往后看逐步進入驗證期,不同行業肯定會出現分化,而業績就是分化的軸心。
《王者榮耀》推防沉迷“三板斧”騰訊控股股價昨先被“砍”掉4.1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日騰訊方面推出“史上最嚴”防沉迷措施,以《王者榮耀》為試點,率先實施健康游戲“三板斧”:限制游戲時長、一鍵禁玩、實名認證。有投資者擔心,騰訊如此“自斷財路”,或對其收入產生影響。就在當日,騰訊控股暴跌4.13%,市值在一天之內縮水1099億港元,盤中股價更是創出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21世紀經濟報道
央企重組提速“入百時代”漸近鋼鐵業年內整合預期升溫
一位接近國資委的投行人士表示:“中國恒天和國機的整合代表了機械行業的整合重組,而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則屬于能源、電力行業,下一步的整合可能會出現在鋼鐵行業。”在產能過剩、處置僵尸企業的國內鋼鐵業也的確存在內在的整合需要,事實上,在去年寶鋼集團和武鋼集團完成合并后,央企級的涉足鋼鐵類企業則剩下寶武鋼鐵集團、鞍鋼集團、中鋼集團、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等幾家。
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投資者已有初步方案 境外機構或暫不可直接交易
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在穩步推進鐵礦石國際化,擬要求境外客戶與境外經紀機構需通過境內期貨公司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可能暫不允許直接參與交易。
商務部:社區零售業步入“黃金發展期”大數據挖掘正當時
商務部的報告指出,在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場地租金攀升、企業利潤下降的大環境下,門店越開越小,儼然已成為我國實體零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區型購物中心等社區商業將成為零售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社區商業已經進入黃金發展期。
第一財經日報
成都高新區出臺中西部首個新經濟產業政策
7月3日,為打造新經濟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成都高新區正式出臺中西部首個促進新經濟發展政策——《成都高新區關于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的若干政策》。《政策》共含十條,明確了新經濟企業創辦,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價值、新型組織,新經濟企業開展國際成果轉移轉化,新經濟企業拓展市場等將獲得支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