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 2017-07-13 15:04:53
原標題:亦舒小說的影視改編怎么這么難!
根據亦舒作品改編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劇照
新的生路還很多,我必須跨進去,因為我還活著。
———魯迅 《傷逝》
我最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只有我才會幫自己度過一山又一山,克服一次又一次難關。
———亦舒 《我的前半生》
30多年過去了,屏幕上,亦舒小說的影視改編還是這么難。屏幕外,我們對于女性幸福的定義,并沒有進步多少。
未遭危機前,羅子君與史涓生是人人稱羨的一對夫妻。大學相戀,畢業結婚,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活脫脫天使,丈夫是醫生,收入優渥,前程似錦。羅子君出門司機接送,入廳女傭遞水,里外親友襄助,養得她漸漸五谷不分,四肢不勤。她如同生活在一顆薄薄的繭里,從自己眼里看去是安全的護體,在別人眼中卻是致命的脆弱。
13年前,丈夫深情款款地說“我養你”,13年后,丈夫還是那個丈夫,誓言卻變成了詛咒,面無表情地對牢她說,“我們離婚吧”。
怎么? 她不過上街買趟衣服,世界怎么就全線崩塌了? 她尚未緩過神,連女兒都來責問她,媽媽,你辛苦么,你只消上精品店購物,你做過什么? 面對女兒的盤詰,丈夫的離開,親友的取笑,她迷惘起來。子君也曾名校畢業,一口流利英語,出入上流社會,擁有上等審美,她哪里錯了,怎會“淪落”至此?
這是1980年代初香港作家亦舒筆下著名小說的別致開頭,男女主角名字脫于魯迅的《傷逝》,書名則與末代皇帝溥儀回憶錄相同———《我的前半生》,是一個現代娜拉出走以后的故事。至于后來,后來我們當然能猜到,羅子君痛改前非,賺錢買花,跑江湖,學手藝,再世為人。
亦舒自打14歲出道以來,平均兩三個月一本書,今已年過七旬,依然筆耕不輟。她蜚聲海內,擅簡筆,專攻情感世界,寥寥數語,情節快速推進,景別雖模糊,對白卻是擲地有聲,其小說題材廣泛,“明星派對”“移民浪潮”“少女持家”,有時甚至會從她哥哥倪匡手里借鑒科幻色彩等等,從早期“撈女”嫁入豪門上位,宣稱要很多很多愛,沒有愛就要錢的喜寶,至后期筆風一變,像代孕媽媽那樣一個復雜故事,她也能娓娓道來,極具說服力。一是女性成長,二則獨立意識,在她近300本小說中幾乎由始至終堅定的展現。
前時,朋友圈流行文學閱讀“鄙視鏈”,即便是言情小說類,同樣分三六九等,也許看亦舒的會瞧不上看岑凱倫,看李碧華的不待見亦舒,看黃碧云的又會低看李碧華。但亦舒筆下的女郎,白襯衫卡其褲開司米大衣,各個思路清爽,邏輯分明,姿勢好看,不得不高看幾眼,令人難忘。她又是唇干舌燥地在每一本書、在不同的故事里,試圖告誡女性一個不變的道理,“失戀事小,失業事大”,“經濟獨立,永遠不要打伸手牌”。
這很令人想到,20世紀英國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弗吉尼亞·伍爾芙,據說她的房間,沒有過多品飾,齊齊玻璃窗戶,看得見外面的風景,一張偌大的寫字臺占據主要位置,她在 《一間自己的房子》 中寫道,“女人要想寫小說,必須有錢,再加一間自己的房間。”亦舒同樣欣賞這樣的格調,四面墻,白刷刷,家私精少,坐臥自如,很有紅樓夢里探春的品格 (探春素喜朗闊,所以三間打通)。尤其職業女性,她主張,必須要有一張高等教育的文憑和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有技傍身,有瓦遮頭,進可攻退可守,千萬不要把別人的家當作自己的家。
而這樣的“戒條”,那樣的故事,早20年恐怕少人問津,如今,經濟蓬勃,市場強盛,這一代年輕人不分男女也自打小給教育著今天上學是為了明天上班,單純的家庭主婦越來越少。于是,《我的前半生》 也適時地登陸熒屏。
一眾電視劇一線明星,靳東、馬伊琍、袁泉、雷佳音、吳越,陳道明也來客串。看陣容,中生代居多,走演技路線,分明該是個良心劇。可劇集才演到10多集,豆瓣評分已從起跳的8分跌到了7,評論中有不少充滿了對女主的嫌惡,“誰愿意看她后期成功逆襲,只想看她家破人亡原地爆炸”。這當然是極端的說法,而這樣的說法并不局限于“亦舒粉”或對原著有執著的觀眾,熒屏中那個不求上進,花枝招展,查人底細,煩人男友的女主實在不討喜。就連職場白骨精唐晶,也從書中冷靜自持,有底氣又帥氣的都會女強人變身為會幫閨蜜聯手查她老公的“保姆”,時間恁多,仿佛無需工作,可嘆最后閨蜜還反咬一口,搶了她的暖男友。難怪有朋友說,這把獨生子女,沒有小姑可斗,只能轉身與閨蜜斗,類似情節我們在 《七月與安生》 等影視作品里也看了不少。
由亦舒小說改編的其他影視劇,大部分也同樣糟糕。并非故事不曲折,沖突不激烈,而是亦舒人物,遇著大小事務,一應沉著冷靜對付,天大的事,睡醒再說,絕不失態。在她,失禮比失節罪重。其次,亦舒短句多,臺詞少,三兩句場景即變,一個人物能用一兩句說完的事情絕不說上兩三段,這和香港一貫的快節奏生活大抵有關,對改編,是難的。然而事實上,亦舒小說被改編成何等樣,只是表象,折射的是我們對于女性幸福的定義,并沒有進步多少。有個網傳的段子:你學習,你健身,你愛好廣泛,你交友甚多,你靜能將工作位置坐穩,你動能把世界游遍,但在父母親友眼里,你仍然只是一個未婚失敗者———放眼周圍,時至今日,這仍然是許多人的觀念,就是再有亦舒其它的勵志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相信也會變成新的“婚姻保衛戰”,新的“婆媳大戰”。
電視劇中子君母親傳遞的就是這樣的價值觀,女人命好,端看嫁的老公好不好;子君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滿口“如果你到我今天的年紀與位置,教養是完全不值一提的東西”,“我就好吃懶做怎么了? 我有老公養我、愛我、給我錢花”。“命好皆因遇著他”這樣的思維模式充滿熒屏,完全談不上是女人的“作”,而是一種典型的腐朽。然而,物必自腐,而后蟲生。早識得錯,積極改正,才是正道。“伴侶變了心,常聽到有一方哭訴:‘我做錯了什么?’不錯是不夠的;有人做得更好,略差的便遭淘汰,理所當然。什么時代了,光是守紀律,便想拿功勛,沒有這種事。”
事實上,就連瓊瑤劇也從來不信“命”,女主角們雖然哭哭啼啼,吵吵鬧鬧,但在詩情畫意的背后,她們為了愛同樣勇于改變,甚至出逃,純靠依賴男性的,大概只有 《菟絲花》。兩個人的關系,從來都是共生的,互為影響,“兩個人在一起,進步快的人總會甩掉那個原地踏步的人”,而如果你遇見的他,并沒有能使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那才是不值一提的事。在迪士尼動畫都開始讓公主救王子的時代,在 《絕望主婦》 被 《傲骨賢妻》 的氣場全面覆蓋的時代,誰還苦苦坐等別人的救贖? 穿衣品位、打扮路數猶可瞬間提升,郭靖智力不夠,亦曉得勤修內功補足,才過上一路開掛的英雄人生。時代是倉促的,稍不努力,天真就會變真的遲鈍,庸俗卻不易變為精致。
一個傷,一個逝,是魯迅筆下的 《傷逝》;用前半生愛上你,用后半生做自己,是亦舒筆下的子君;他們用他們的筆觸與識見幫我們打開了一部分世界的天窗,或許并不足以指導余生,又或許身處不同的時間與階段,會有不同的守護人與領路人,但只有你,才能拯救你自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