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18 16:15:3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馮彪
新聞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馮彪 攝影報道
近期,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對于煤炭去產能和煤價上漲的關系,以及下一步穩定煤炭市場、平抑煤炭價格異常波動的措施,7月18日,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提問。
嚴鵬程表示,無效低效煤炭產能的退出,對煤炭產量影響有限,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通過加快優質產能釋放、增加運力協調保障等措施保障煤炭供應、穩定市場。
四大原因致煤炭階段性供應偏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581元/噸,環比上漲1元/噸,價格指數連續第五期上行,累計上行19元/噸。有分析認為,煤炭價格上漲與去產能引發的煤炭供應偏緊有關。
嚴鵬程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去產能主要是去無效低效產能,這部分產能對煤炭產量影響有限。目前,煤礦中有一批資源枯竭、災害嚴重、成本高、競爭力弱、安全程度不高、長期停工停產的煤礦。去產能主要就是去掉這些無效低效產能,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產能利用率,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這部分產能的退出,對煤炭實際產量的影響較小。”
針對煤炭出現階段性供應偏緊和價格波動的現象,嚴鵬程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經濟回暖帶動煤電、鋼鐵、化工等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快速增長。1~5月,全國火力發電同比增長6.4%,粗鋼產量增長4.4%,帶動電煤消耗同比增加6000萬噸以上,增長10.3%。二是今年以來主要流域來水偏枯,截至6月上旬,全國重點水電廠蓄能值同比下降27.2%,水電出力持續較大幅度負增長,必然導致電煤消耗增加。三是一些煤炭調入省份產能退出力度確實比較大,超過了預期,這雖然有利于提高行業集中度,但也打破了多年來形成的資源和運力配置平衡,給穩定煤炭供應帶來了新挑戰。四是主要產煤地區加強安全環保執法檢查,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煤礦停產整改,客觀上也對正常生產供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六項措施防范價格異常波動
如何促進市場供需平衡,防范價格異常波動?對此,嚴鵬程表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采取加快優質產能釋放、增加運力協調保障、促進清潔能源多發滿發、推動中長期合同簽訂履約、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制度以及積極引導市場預期等六項措施。
在釋放優質產能方面,嚴鵬程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督促指導主要產煤地區,在增減掛鉤、減量置換前提下,有序推進建設煤礦項目核準審批手續辦理,嚴格按標準對部分優質產能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同時,加快具備條件的煤礦試生產和竣工達產,持續增加有效供給。
對于清潔能源,嚴鵬程介紹,國家發改委將完善清潔能源優先發電計劃,促進跨省跨區電能交易配置,實現新能源優先上網和全額保障性收購。
另外,在保障運輸方面,嚴鵬程稱,將加強運輸調度協調,增加港口、煤炭偏緊地區和庫存偏低企業的調入量,進一步改善供需關系。
今年以來,煤炭去產能的成效正在顯現。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量的74%。
“通過去產能,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前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12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0億元。煤炭行業發展環境有所改善。違規新增產能、違法違規建設和超能力生產等老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煤炭市場秩序逐漸規范。”嚴鵬程說。
此外,在嚴鵬程看來,去產能還使產業布局顯著優化,一大批長期虧損、安全基礎差的煤礦加快退出,為優質產能發展進一步騰出了空間,隨著煤炭企業資產狀況逐漸好轉,一些不良或潛在不良資產轉為優良,企業融資能力明顯增強,銀行欠債、客戶欠款、工人欠薪、社保欠費、安全欠賬、技改創新投入不足等矛盾和問題明顯緩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