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中國 2017-07-20 23:18:53
曾經沉淀在第三方支付機構賬戶里,助其“以錢生錢”的客戶備付金規模究竟有多大,第一次在公眾的認知里有了清晰輪廓。
央行日前公布的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里,“非金融機構存款”時隔9年再度出現。這一次,計入該科目的資產為“支付機構交存的客戶備付金存款”。
此前,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自今年4月17日起按一定比例上繳備付金,而這個9年來首次回歸資產負債表的科目清晰告訴大眾,今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機構上繳的客戶備付金規模為840.77億。
這一數據偏保守,但與實際情況不會相悖,因為去年央行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備付金規模為4600億,半年時間應有正常幅度增長。
第三方支付賬上躺著多少備付金
央行公布的最新一期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公告中顯示,目前有258張支付牌照,也就是說,有25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上繳備付金。按規定,支付機構備付金的交存比例根據支付機構的業務類型和分類評級結果綜合確定,最低為10%,最高為24%。
根據繳存比例區間,記者粗略估算了一下目前第三方支付備付金總規模:如果按照最低檔10%來反推算,那么總備付金規模大概在8410億,這是一個上限;按照24%來反推算,那么總備付金規模大約為3504億元,這是一個最低值;
也就是說,258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總規模區間為3500-8410億元。但在實際操作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幾家支付巨頭的繳存比例并不會觸發上限(如支付寶的比例是10%),所以,我們取中間值16%來反推算,客戶備付金總規模約5256億元。
第三方支付損失有多大
有心的朋友應該還記得,今年一月央行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統一交存至由央行監管的指定賬戶時,有輿論稱這部分資金在銀行賬戶里產生的利息收入,占到支付機構總收入的11%?,F在終于有了依據來反推這樣的測算究竟是否靠譜。
首先,這841億元如果按新規,那么它可以對接很多生息資產賺取收益。所以我們現在需要明確的是何種資產,以及對應的利率。按照最保守、最常規的思路,以及對流動性的高要求,我們合理假設這841億全部投資到活期存款。
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為0.35%,也就是說,841億備付金如果不上繳,那么一年可以為多支付公司帶來2.94億的收益,一個季度就可以帶來7400萬的收益。
可這是258家的單季度總額外收益,市場更為側目的,肯定是兩家巨頭(支付寶、財付通)的損失有多少。
我們來做數學題。根據易觀發布的2017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支付寶占53.70%,財付通占39.41%。以這個比例來粗略估算,支付寶少掙的利息收入在4000萬左右,財付通在2900萬左右。
當然,這是我們假設兩家公司把備付金都存為活期存款來粗略估算的。這應該較為符合現實,因為基于客戶隨時贖回提取的需求,備付金的管理必然對流動性要求高,支付公司們應該不會將其投資于一些長期金融資產,雖然那些資產收益比較高,但會有期限錯配風險。
為了更近一步驗證,我們再查閱公司年報數據。遺憾的是,騰訊控股的年報并未將子公司財付通的利息收入、營收、利潤單列,但其年報顯示,截至去年末,該公司利息收入主要來自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所以,如果將財付通備付金的投向框定在與母公司一致的前提下,我們上文的測算就不會離實際情況太遠。那么,上繳客戶備付金到央行的手里,大概兩家支付巨頭損失的利息收入分別為三四千萬左右。
來源:券商中國(ID:quanshangcn)記者:劉筱攸 劉藝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