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7-07-21 10:01:04
前兩年異常火爆的虛擬現實(VR)產業,當下正遭遇風口退去的難題。來自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VR/AR的風險投資額相比去年同期暴跌八成。隨著200多家VR體驗店的紛紛關閉,許多人的擔憂也不斷加重:這個新興產業究竟已至寒冬,還是會從泡沫走向成熟?
資本回歸理性 洗牌在所難免
2015年3月,VR概念股暴風科技登陸A股,創下35個漲停板的神話。與之相伴,資本市場對VR概念和VR創業大力追捧,從事簡易VR眼鏡制作的公司遍地開花,資金雄厚的企業開始研發生產VR頭盔和一體機,甚至就連360度全景相機這一周邊產業也呈欣欣向榮之勢。
然而,這一局面未能持續太久:去年下半年,一度火爆的投資似乎突然被按下“暫停鍵”。
“VR創業更高的門檻使大家低估了VR的技術難度。過去一年中,VR在高質量的內容生成、用戶交互、商業化等方面都沒有明顯突破。”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童欣分析,如今的投資者更加理性,洗牌在所難免。在他看來,行業需要解決關鍵性痛點,才能把握住機會。
據商場工作人員透露,一些體驗店連續幾天都等不來一個消費者。而在深圳華強北,曾經產品遠銷海外的VR眼鏡廠商中,大批已轉型去做其它產品。
硬件生產遇冷,內容供應也不乏隱憂。據統計,2016年國內VR內容數量已達2015年的10倍。“硬件都還沒有普及,盲目制作過于具體的細分內容,往往會陷入被束之高閣的境地。”在蟻視CEO覃政看來,當前的VR內容創業也處于相對過熱的時期。
從資本狂熱到理性回歸,時間跨度不過兩年。艾媒數聚CEO張毅直言:“VR行業尚處在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往往會有很多反反復復的‘折騰’。”
交互體驗不佳 內容供給脫節
新鮮過后,為何人們不再爭相為VR買賬了?
“當下的VR體驗,就好比你正裝出席一家高檔餐廳,卻被呈上一桌普普通通的飯菜。”在童欣看來,“有些糟糕”的體驗是重要因素。
“糟糕”源于硬件和內容兩方面。“就目前VR硬件和內容而言,高端的價格太貴,低端的體驗太差;行業也缺乏高質量的內容和應用,以吸引用戶長時間使用。”暴風魔鏡副總裁高偉表示,推動VR迅速普及的關鍵在于快速提升VR硬件的使用體驗。有研究報告顯示,重度VR用戶的痛點主要集中在觀看清晰度、交互自然流暢度、佩戴舒適度方面。
2016年最后一天,王菲音樂會實現同步VR直播。然而這一VR技術的重要科普卻讓不少人“傷了心”——直播效果因分辨率差、卡頓、眩暈等問題令人難以接受。專業人士指出,VR直播本應提供高自由度的觀看體驗,然而固定的拍攝機位卻導致觀眾只能在特定位置觀看“天后”的臉。
童欣認為,拋開惱人的傳輸線和分辨率、眩暈等問題,VR必須要解決兩個關鍵痛點:一是如何快速生成高質量內容,二是如何做好交互。
突破技術瓶頸 量變促成質變
行業發展中的不足之處,在從業者眼中往往意味著機遇。高偉表示,目前VR行業處于高速發展的初級階段,大的方向和好的趨勢沒有變,好的項目依然受到資本青睞。“VR行業的真正普及,亟須一款佩戴舒適、清晰度高、價格親民的VR設備做載體。”
“VR目前還在‘群雄逐鹿期’,距離‘整合期’還很遠。任何一項技術,都可能由一兩家創業公司完成,最終整合成為標準化行業的一部分。”覃政認為,VR領域有大量的底層技術亟待突破,如果創業公司能賭對一兩個技術機會,就有可能在行業里站穩腳跟。
盡管VR不是最初宣傳的那樣“一步到位”成為完美的平臺,但許多應用場景正在科技巨頭和小創業者的努力下,一點點從構想變為現實。更輕的設備、更高的分辨率不斷出現,電影從業者每年發布的VR視頻也在逐年成倍增加。
覃政認為:“VR是一個平臺型行業,需要冰山在水面之下巨大的體積做基礎,才能使得冰山一角露出水面。而如冰山一般的VR行業,不必急于期待它突然拔地而起。這應當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經歷足夠的積累,VR行業才能走向完善。”
來源:人民日報 2017年07月21日 15 版 記者 張意軒 王威
原標題:VR:“擠盡泡沫”能否新生?(互聯網前沿追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