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2 20:11:11
每經編輯 王曉波
西方諺語中有個比喻,“把冰塊賣給愛斯基摩人”,形容將某項商品銷往該類資源富裕的地區,這明顯有違基本的貿易規律。
不過在日新月異的國際貿易形勢下,這樣的“常識”也會遭到顛覆。
眾所周知,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中國現在也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產國。但由于中國人的大米消費量也高居第一,在2013年之后中國也成了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
而少為人知的是,美國則同時是大米的進口和出口大國。美國主要向近鄰地區出口高端長粒米,從東南亞進口香型大米。
7月20日,商務部網站發布了駐牙買加經商參處的一篇通稿,宣布中國將允許美國對華出口大米。當日,美國農業部網站也公告證實了這一消息。
談判十幾年 美國大米獲準輸華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在商務部網站看到這則關于美國大米獲準輸華的通告,文章來源為駐牙買加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
商務部網站上的這篇通告指出,美國對華出口大米的草案已敲定。中國日報網在7月20日也有報道證實了這一消息。
美國當地時間7月20日,美國農業部也在官網登出媒體公告,宣布中美雙方達成“歷史性協議”,美國大米將被獲準進入中國市場。
美國農業部秘書帕度在公告中表示,“今天對美國農業來說是個大日子,中國市場在當下就顯得體量龐大,未來的潛力更是不可限量。我們和中國方面就大米進口問題談判了十多年時間,我今天非常高興地看到談判有了最終結果。”
雙方同意加強檢疫合作
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時承諾開放大米市場,到了2013年后,中國更是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但是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大米進口的主要來源是泰國和越南,美國糧農并沒有染指這一龐大的市場。
美國最大的糧食貿易組織USA Rice認為,兩國間缺少植物檢疫協定是之前阻攔美國大米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大障礙。BBC在報道中指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大米設立了極其嚴格的檢疫標準,以防止某些特定的美國蟲害進入中國,破壞生態平衡。
▲USA Rice官網用米粒拼出“中國”字樣
USA Rice組織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次中美雙方達成的大米進口協議中,涉及到檢疫的部分是有史以來最復雜的技術安排。USA Rice主席布萊恩特別感謝了美國農業技術部門的大力支持。在這份聲明中,USA Rice還援引了美國政府高官的說法。
美國大米國際貿易政策委員會主席布羅索說道,
“我們了解到中方希望派出一支檢查團隊,來美視察生產和運輸出口大米的磨坊和船只,并且美方在發貨之前需得到中方的檢疫合格文件。
我們和美國農業部一道,將全力配合中國方面的檢疫工作,幫助中方以盡可能高效迅捷的方式完成檢查。”
▲USA Rice官推發文
USA Rice組織CEO沃德表示,“我們現在工作的重心就是確保中國方面來美檢疫工作的順利完成。我們等待這個協議的簽署已經等了十多年了,我們旗下的成員迫不及待地想給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美國大米。”
美國糧農謹慎樂觀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美國農業部等機構對中國大米的進口規模普遍存在著相當樂觀的預計。
新華社在2015年1月29日的一篇報道中指出,商務部發言人援引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大米進口量為258萬噸,進口量僅占國內產量的1.3%。
不過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發現,國際糧農組織和美國農業部都不約而同地對中國未來的大米進口規模進行了很樂觀的預測。
▲美國農業部預測數字
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在2017/18農業季節將會進口大約480萬噸的大米。美國農業部估算認為,中國的大米進口量在2012年前后開始高速增長。
▲國際糧農組織報告
而在國際糧農組織這個月最新發布的國際大米市場監測報告中,更是預測中國在2017年將會進口560萬噸大米。
經合組織OECD則對中國消費者對大米的需求量表示樂觀。據BBC報道,OECD預計到2024年,中國人每年將平均消耗75公斤大米,北美和歐洲的人均大米消費每年分別只有13公斤和5公斤。
USA Rice更是認為,未來中國人每兩星期消費的大米,就將相當于美國全年的大米產量。
不過對于美國大米打入中國市場的困難程度,USA Rice組織倒是有著充分的估計。“東南亞是中國最主要的大米進口來源,這一趨勢在未來也不會突然改變。我們希望為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美國大米,預計將在中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餐飲酒店業率先打開市場。美國對華出口的大米數量只會緩慢地增長。”
而倫敦一位糧食專家巴里則對CNN表示,美國獲準對華出口大米,也將為中國的糧食管理帶來巨大的靈活性。由于東南亞國家有時會限制本國大米出口,更多樣化的進口來源將使中國降低對東南亞大米進口的依賴程度。
每經編輯 鄭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