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6 01:56:46
每經編輯 李 彪
每經記者 李 彪 每經編輯 王可然
“今年國家批準給我們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上進口(廢塑料)的數量是6200噸,經過半年多生產,指標基本上用完了,接下來將會繼續申請新的進口廢物許可指標。”7月24日,站在嘈雜的生產車間門口,佛山市三水南威塑膠電子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威塑膠)負責人如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不過,南威塑膠想申請新指標的愿望是美好的,現實可能是“殘酷”的——
因為,在環保部7月啟動的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中,南威塑膠正好“撞在槍口上”。
24日當天,環保部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第四檢查組在南威塑膠檢查時,發現倉庫中存放了大量加工利用過程中產生的殘余物。南威塑膠要想再次獲得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必須將多達200余噸的不可利用固體廢物處置問題解決。
●現場:200余噸固體廢物藏倉庫
7月20日,環保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郭敬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過去有一部分進口原料的固體廢物在彌補國內資源短缺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暴露出不少問題。
4天之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同環保部檢查組走進南威塑膠廠區。在廠區里,很少能看到隨意丟棄的垃圾,生產車間外面都用相應型號的袋子裝滿了廢塑料、打碎之后的廢塑料顆粒和已經加工生產出來的塑料原材料。
進入生產車間能聞到較為濃重的氣味,但是,整個生產車間采取的是密封方式,并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VOCs(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都有專門的環保設施予以處理。
環保部檢查組對記者說,從連續多日來檢查進口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的情況看,這家企業算是環保做得比較好的。
隨后,檢查組一行開始分工,準備分別核查企業生產情況、環保設施的運行情況、進口許可證申報情況等。
從整個生產車間的情況看,并未發現明顯的環保問題。但是,正當檢查組離開生產車間準備去核查企業相關生產賬目和環保手續時,在離生產車間幾百米遠的一棟大門緊鎖的倉庫吸引了檢查組的注意,透過倉庫的窗戶,看不到里面到底存放的是什么東西,全部都用防水彩條篷布嚴嚴實實地蓋著。
在該倉庫的一個側門旁,一塊不大的紅色牌子上寫著“固體廢物儲存倉”。檢查組當即要求企業打開倉庫接受檢查,并將所有的篷布掀開。
打開篷布后,呈現在眼前的是像小山一樣高的麻袋,麻袋里面裝的都是黑乎乎的泥土和不可利用固體廢物的混合物,還有一捆捆黑色的網狀物體。
據南威塑膠負責人介紹,黑色的泥土狀物體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和灰塵,篩網是生產中的耗費品,這些都是今年在生產中產生的廢物。
對此,檢查組并不認同。檢查組指出,這些裝廢物的袋子上面布滿了灰塵,從灰塵堆積的情況看,這些廢物在此存放了至少一年,再說也不可能今年半年多時間就產生了這么多廢物。
與此同時,檢查組在倉庫中找到了一份倉庫管理員7月記錄的倉庫內廢物進入的記錄單,上面顯示,一般貿易不可利用廢物上月(2017年6月)結存245.5噸,截至2017年7月17日,達到263.1噸,除了7月8日沒有收入外,7月1日至7月17日平均每天收入廢物數量超過了1噸。
●處理:立案調查并將給予處罰
針對發現的廢物大量堆積未處理的問題,檢查組要求企業提供近幾年來廢物進出倉庫的記錄和廢物處置的證明。
但是,從企業提供的不可利用邊角廢料上看,截至2017年6月21日,結存的數量是128.8噸,與記錄單上6月結存245.5噸相差甚大。
對此,企業解釋稱,128.8噸指的是加工貿易的廢料,245.5噸是一般貿易的廢料,企業對于兩種業務類型的廢料是分開計算。
同時,從企業提供的信息看,在2016年一般貿易的廢料的處置情況中,平均每個月都有20噸左右的廢料被處置。
那么,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檢查組叫來了固體廢物儲存倉的管理員,單獨詢問情況。
據倉庫管理員介紹,其擔任該倉庫管理員工作已有2~3年,當時倉庫中已存放了幾十噸廢物,目前倉庫中有固體廢料60多噸,篩網廢物150噸左右。“我擔任倉庫管理員這兩三年時間,倉庫中的廢物只有進沒有出,一直都沒有進行過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業提供的《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申請表》中,明確說明了固體廢物的貯存設施情況及處理方案,即不可利用廢物集中專設儲存倉存放,并已與成功環保工程(佛山)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將所有不可利用廢物交由三水區白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
但是,南威塑膠的一份《報告》中卻指出,南威塑膠的一般固廢無利用價值物品,包括(篩網、泥沙、雜木、鐵碎)是由百興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回收后交羅村中轉站,再交南海綠電再生能源處理公司作無害化焚燒處理。
對此,南威塑膠負責人稱,主要是三水區白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場拒絕處理,所以就換成了南海綠電再生能源處理公司來處理。
檢查組認為,即使換了負責處理的公司,應該在申請表中及時更改并說明,現在被檢查出來了,就存在瞞報問題。
整個核查情況從下午1點多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左右。針對檢查組現場發現大量未處理的固體廢物問題,在數量規模、企業是否做過處理、廢物何時產生等方面,企業一直在提供資料自我證明和辯解,但是,最終未能自圓其說。
對此,檢查組認為,企業申請廢物進口許可證時,部分材料內容與實際不符,要求地方環保部門立案調查后給予相應處罰。
此外,檢查組在現場還發現,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幾十公斤廢機油,已經兩年沒有轉移和處置;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未按規定進行備案;2016年和2017年未按要求履行日常環境監測。
檢查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現場發現的問題已轉交給當地政府主管部門,要求限期立案調查、下達處罰告知書,并及時向環保部反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