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28 00:47:3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敬堯
每經記者 楊敬堯 每經編輯 姚祥云
近日,P2P行業大佬周世平在紅嶺社區發帖宣布,將退出P2P行業。這一震驚行業的重磅消息激起了P2P網貸行業的“千層浪”……
紅嶺創投為何突然宣布整改網貸業務,而作為行業“大咖”,它的退出是否意味著網貸平臺已舉步維艱?網貸行業目前的盈與虧,到底孰多孰少?未來,P2P的轉型朝向在哪里?
針對這些熱議紛紛,互金公司創始人、經營者、互金研究專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對行業內相關人士進行了專門采訪。
大額標業務模式面臨壓力
NBD:近日,紅嶺創投周世平準備退出網貸行業,其退出原因會是什么?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從大額標轉型消費金融標的確很難,一方面巨頭加速入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入場已然較晚;另一方面,消費金融業務對場景、獲客、數據、風控等都有很高要求,隨著業務模式規范化,門檻也越來越高。所以,大標平臺退出行業,也在意料之中。
高搜易聯合創始人高嘯:從目前的監管態勢和紅嶺自身的狀況來看,也不難理解。紅嶺是大額標的的開創者,參考銀行的風控思路主營大額企業類借款,這在當年行業缺乏監管,良莠不齊的粗放發展階段,無疑為平臺的發展積累了一定品牌知名度和人氣。但隨著監管的落地,紅嶺主攻企業經營類大額標的經營方式與監管要求越來越格格不入。
寶通網董事長涂慧敏:監管限額的要求出臺后,擁有大額標業務的平臺面臨一定壓力,此次紅嶺的清盤計劃應該是監管政策下的理性選擇。但更多的還是業務模式和業務類型的轉型。
優質資產是盈利核心
NBD: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余額10449.65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然而,周世平表示,網貸有規模,有不良資產,卻沒有利潤。這一說法是目前行業的真實寫照嗎?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在專項整治背景下,去年網貸業交易量增長勢頭不減,說明行業還是有發展潛力的。從市場需求來看,我們國家消費信貸還處于起步階段;另外,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限額令規定的100萬能覆蓋大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整體看,行業盈利能力比較差,多數平臺仍處于虧損期,但盈利平臺也不在少數,關鍵還得看平臺自身的資產結構、獲客成本和風控能力。對于大額標平臺而言,轉型問題壓力較大;若平臺一直是小額標模式,積累了豐富的借款客戶數據,風控能力扎實,隨著行業整改接近尾聲,盈利能力會越來越好的。
高搜易聯合創始人高嘯:決定有沒有利潤的關鍵之處就包括壞賬率、推廣成本、綜合運營成本等,其背后真正的核心是優質資產和優質流量的獲取。對于大多數平臺而言,想在流量上取得非常大的優勢相對比較困難,那么,優質資產的獲取必然成為平臺的重中之重。
寶通網董事長涂慧敏:至于利潤,除了和規模、資產相關,和公司運營也有很大關系。現階段,行業有很多宣布盈利的大平臺,也有一些小而美的平臺,而更多的可能是處在一種盈虧平衡狀態。
行業發展空間仍很大
NBD:去年4月,國務院組織14個部委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一年的有關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項整治。自此,行業監管暫行辦法,備案規范、存管指引、各類實施細則方案相繼出臺,P2P行業正走向更加合規的發展道路。
那么,未來P2P平臺的轉型方向會是什么?今后的發展道路怎樣?
寶通網董事長涂慧敏:目前,很多平臺的轉型和布局都是圍繞監管要求來的,比如開展小額業務,開展消費金融業務、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這些都是方向。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空間還是很大,轉型、整合、退出都是發展常態,不必過度解讀。陽光總在風雨后,隨著行業的愈加規范,平臺要找準自己的跑道,相信行業光明的前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