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17-07-30 22:03:24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經濟發展保持了穩中向好態勢。”7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財政部副部長劉偉表示。發布會上,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就減稅降費、地方政府債務等熱點回應關切。
中央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幅超70%
今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采取了四大措施,包括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強化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主要是落實和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政策,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擴大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范圍,放寬創業投資稅收優惠條件,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加大降費力度,包括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在財政部門戶網站集中公布中央和省兩級收費目錄清單,出臺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降低物流用能成本、減少經營服務性收費等。“上述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負超過1萬億元。”劉偉說。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說,財政部在門戶網站公布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收費的“一張網”,實現對中央和各省各部門收費項目的全覆蓋,將會同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督檢查,堅決查處清單之外的亂收費、亂攤派。
目前,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收費已由185項減至51項,減幅達70%以上,其中涉企收費由106項減至33項,減幅近70%。政府性基金由30項減至21項,減幅30%。各省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也在減少。
實體經濟稅收貢獻大幅提高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同比增9.8%,比去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提高5.3個百分點。
“上半年收入超預期增長,是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綜合反映。”劉偉表示,全國財政收入增長態勢良好,財政增收結構也呈現積極變化。
從稅收增收占比看,上半年稅收增收額占財政增收總額的92.9%,比去年全年提高13.3個百分點。從稅收增收項目看,工業商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主體稅種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從稅收增收產業結構看,二、三產業稅收增收貢獻相當,為47.5%、52.3%,來自實體經濟的稅收增收貢獻大幅提高。從稅收增長行業結構看,受去產能改善供求、產品價格上漲帶動,能源原材料行業稅收大幅增長;受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帶動,部分中高端制造業稅收較快增長;受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新興消費需求旺盛等帶動,文化體育、互聯網、信息技術等行業稅收快速增長。
從分地區收入增長情況看,東中西部地區收入增長基本協調,中西部分別增長11.3%、10.7%;東部地區相對低一些,增長9.3%。
全國財政收入增長良好,使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其中,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節能環保支出分別增長17.2%、22.7%、24.6%、18.2%、39.8%。
打造中國版“市政項目債”
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情況如何?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有哪些具體舉措?這些問題備受社會關注。
到去年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5.32萬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限額17.19萬億元以內。如果以債務率來衡量地方政府債務水平,2016年地方債務是80.5%,低于國際通行警戒標準。
如果加上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余額12.01萬億元,全國政府債務余額27.33萬億元。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數74.41萬億元計算,政府債務負債率是36.7%。這低于歐盟60%的警戒線,也低于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水平。
經全國人大批準,2017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82萬億元。到6月底,地方又發了一部分債,現在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是15.86萬億元,控制在18.82萬億元這個限額以內。
“可以說,政府債務風險總體是可控的,我們是理性回答,而且是自信回答。”劉偉表示,對于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防范風險,財政部將積極穩妥化解積累的地方債務風險,有效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構建地方政府債務常態化監督機制。部分被預警的基層市縣政府、操作不規范的融資平臺公司,都是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的常態化監控對象。
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介紹,今年5月,六部委聯合印發通知,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財政部隨后再次發布通知,堅決制止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舉債并明確了地方清理整改的時限要求?,F在各地都在抓緊整改,解除違規擔保,積極與社會資本方協商糾正不規范的做法,力度很大。
“穩步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是保障地方合理融資需求的重大機制建設。”王克冰說,目前,財政部已經會同有關部門印發《地方政府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管理辦法》《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管理辦法》,這兩個領域的融資在地方政府債務里占比較大。在此基礎上,還將鼓勵地方政府在法定限額內,試點發展項目收益和融資自求平衡的專項債券品種,建立專項債券和項目收益、資產相對應的制度。這些措施,就是要打造中國版的“市政項目債”,保障地方合理融資需求。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30日 02 版)記者 李麗輝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