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7-31 16:32:08
每經編輯 朱邦凌
朱邦凌
近日,深交所提出積極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深入推進創業板改革。
確實,近期創業板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經歷2年多的跌跌不休,創業板已經從4037點的頂峰滑落近60%。在這種情況下,創業板市盈率僅略高于納斯達克綜指、證金公司大舉進場昆侖萬維和蘇交科這樣的利好消息,也得到媒體熱炒。
不少投資者準備嘗試抄底創業板,但看到創業板權重股紛紛預告業績下滑,又開始對創業板前景心存疑慮。那么,在以“漂亮50”為主的白馬藍籌升勢如虹的今天,創業板到底有沒有未來?以往處于市場中心的創業板何時上演王者歸來?被邊緣化的創業板如何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版的納斯達克?
筆者認為,暫時遇挫的創業板依然代表著中國新興產業的未來,經過去泡沫化和回歸創業創新本源的系列改革后,依然有巨大的潛力浴火重生,成為真正的中國版納斯達克。
創業板需要培育大型科技股、真正的生態型公司、超級獨角獸企業,改變目前缺乏大型科技權重股的狀態。作為中國新經濟的代表,BAT在海外市場風光無限,百度盈利同比大增逾80%,市值飆升至760億美元;阿里巴巴宣布整合8個平臺資源,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騰訊控股再創新高,股價站上300港元大關,總市值高達2.86萬億港元。
而在A股市場,創業板的表現卻形成強烈的反差,令投資者沮喪。樂視網、網宿科技、掌趣科技、東方財富、同花順等一批權重明星股紛紛預告業績下滑。被譽為創業板標桿的樂視網陷入困境,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定位創業創新的創業板在經過8年發展后,第一大權重股竟然是養殖行業的溫氏股份,但即使是曾經的“創業板最賺錢公司”,溫氏股份上半年業績也已預降七成。
培育大型科技股,我們可能需要在創業板的定位上作出改變。設立之初,我們將創業板設為二板市場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與主板市場相區別,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而被奉為“美國新經濟搖籃”的納斯達克市場,集中了蘋果、亞馬遜等大市值科技股。我們的創業板也沒有必要拘泥于中小企業,應引入大型科技股,如還未上市的小米等一批獨角獸企業。
創業板需要回歸創業創新本源,校準創業創新定位,改變目前“創富板”的板塊錯位。創業板的設立,是為支持創新科技企業融資需要,培養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精神。IPO的目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為了單純的上市套現。
但現實情況是,套現圈錢成為不少創業板高管上市后的目標,創業板因此也被投資者稱為“創富版”。被譽為“國內基因測序龍頭”的華大基因上市儀式上,公司實際控制人汪建說得好:“如果大家天天盯著招股書說股價的東西,你覺得還有意思嗎?將來還有意思嗎”,并承諾5年內不減持華大股票。當然,單純依靠企業家的自律并不是辦法。我們可以在創業板試點,推出比如控股股東在招股書中承諾5年內不減持股票等舉措。
創業板需要回歸內生增長,摒棄講故事、忽悠式重組和過于依賴外延式增長的局面。2010年以來,創業板累計并購金額6263億元,占2016年末創業板總資產的37%。2013年創業板并購規模404億元,2015年則達到2145億元,相對于2013年擴大了4倍多。在創業板并購金額大幅增長的同時,創業板業績也進入了高速增長期,甚至創業板業績增長有超過一半是由外延式并購貢獻的。
前幾年,創業板“資本玩家”滿天飛,不少公司老板無心主業,不是正并購就是在并購的路上。公募基金也加入講故事的大合唱,助推泡沫不斷變大。當年的股基冠軍經理任澤松曾對創業板的泡沫表示:“看空泡沫的人變得越來越聰明,在泡沫里游泳的人變得越來越有錢”。隨著“講故事”模式的不可持續,樂視網、全通教育等創業板公司泡沫破滅。未來市場將告別炒題材、炒垃圾股的玩法,“故事會”模式正在被拋棄,創業板將越來越依賴于內生性增長。
創業板需要更具包容性,容納更多新興產業尤其是新業態公司和科技公司,為獨角獸企業開辟IPO綠色通道。如港交所擬設立創新板,分為創新初板和創新主板。港交所此舉,意在吸納全球新經濟和科技公司,尤其是內地高增長的互聯網新業態公司和創新性的科技公司。
2016年,我國獨角獸企業高速增長,由2015年的70家發展到了2016年的131家,顯示出中國整體創新實力的提升。當新業態經濟在中國爆發的開始階段,我們的資本市場尤其是創業板沒有理由視而不見,也沒有理由繼續將高速增長的新業態公司和科技公司擋在IPO大門之外。
做強創業板,我們不能被現有的IPO政策限制不敢突破,可以在制度上大膽設計,一是設法讓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真正優秀的中概股回歸,而不是讓一些投機企業單純回歸套利。有人擔心BAT市值太大,這種擔心沒有必要,A股缺乏的主要還是優質標的。
二是為小米、滴滴、美團、今日頭條、螞蟻金服等獨角獸企業設立IPO綠色通道,效仿港交所的創新板,在創業板設立單獨板塊。
回歸創新創業本源,重視內生增長,培育大型科技股,嚴格退市出入有序,實行創新性和包容性的制度變革,創業板才有望成為大型科技龍頭與新經濟公司交相輝映的中國版納斯達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