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7 21:08:47
一筆10萬余元的交易,竟然撼動了個股2.4億元的市值。這一奇葩景象就發生在A股8月7日的理工光科身上。
這筆交易的實際成交股數僅僅3300股,在早盤集合競價階段,竟然使得理工光科直接開在跌停板上。雖然隨后的交易就回復到正常狀態,理工光科最終還以微漲0.28%收盤,但這一現象將小盤股當下流動性不足的狀況暴露無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謝欣
33手成交造成跌停價開盤
8月7日9點25分,一切正常的理工光科遭遇到一次異常的交易,最終導致其集合競價跌停,并以38.21元的跌停價開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理工光科的開盤競合競價時,出現了多筆不同價位的競價,但最終僅成交9筆交易,交易價格為理工光科的跌停價38.21元/股,累計成交股份數量為3300股,成交金額為12.6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是這3300股交易,令理工光科以跌停價格開盤,若以上周五理工光科收盤價42.45元的價格來計算,理工光科因這9筆共3300股的交易,市值瞬間縮減了2.36億元。
根據交易軟件逐筆成交顯示,以38.21元跌停價報出的賣單出現在9點24分48秒,賣方一共掛出4700股,最終成交3300股,開盤后剩余的1400股則快速成交,從整個集合競價來看,除了這筆跌停價賣單外,只有一筆200股以40元/股的申報賣出是低于理工光科上周五的收盤價。
遭遇離奇跌停價賣單后,理工光科開盤后不到2分鐘股價便恢復到正常狀況,全天最終微漲0.28%,集合競價階段接盤的“幸運兒”當日賬面浮盈超過10%。
流動性不足是“閃崩”主因
“這種小成交導致集合競價跌停屬于低概率事件,可能賣出方也僅僅是想秉著交易價格優先的原則快速成交賣出,才掛出個跌停單。豈料沒有買單超過他的賣單,最終導致只能以跌停價成交。所以,我估計就是一個普通散戶可能急用錢換股,想在集合競價快速賣出該股,導致理工光科不尋常的跌停開盤。”一深圳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
該私募經理還補充到,“我覺得理工光科的集合競價跌停,其實也說明了現在小盤股流動性缺失,沒人來關注小盤股,特別是次新股,閃崩情況很常見,這是一個需要警惕的投資風險,操作上我還是提倡向大盤股靠近。”
事實上,今年A股的次新股的確因為流動性不佳,多次出現股價“閃崩”的狀況。
今年5月份,包括鹽津鋪子、皖天然氣、國泰集團等多只次新股出現“閃崩”,6月份,泰嘉股份、英聯股份、哈森股份等也均有過股價“閃崩”的經歷。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小盤股,因為流動性差,成交金額出現持續“地量”的情況。比如7月19日,包括金石東方、海聯訊等多家創業板公司成交金額只有數百萬元,而在2015年牛市時,這些個股日成交金額都曾過億元。
有市場人士指出,在目前監管加強之下,A股市場不少中小市值股票,流動性會大大降低。尤其是一些估值高企、業績增長預期差的中小盤股,在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一旦出現資金集體出逃,股價就很可能出現“閃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