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頻頻遭遇地方監管“緊箍咒” 共享電動單車前途待解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8 00:57:5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娜 實習記者 劉春山 每經實習編輯 謝金池    

每經記者 趙娜 實習記者 劉春山 每經實習編輯 謝金池

8月3日,南京市出臺政策,從即日起到年底前,各運營企業將暫停投放新車。8月10日前,現有無牌共享電單車須退出南京市場。就在同一天,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政策成為目前擺在共享電動車企業面前的一道坎,此前,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均出現了叫停共享電動車的例子。

一位共享電動車行業從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一線城市開展服務已經基本沒有可能,更看好政策寬松的二、三線城市。而業內人士指出,不少城市對電動自行車都有限制,加上中小城市用戶量和使用頻次保證不了,運營成本反而更大。

多地不鼓勵共享電動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官網了解到,8月3日下午,該市網租自行車管理聯席會組織召開引導和規范網租自行車發展意見宣貫會議,強調網租電動自行車暫不發展的政策。

據《揚子晚報》報道,目前南京市面共享電動單車投放總額約4萬輛。由于目前一部分已經上牌,按照規定,無牌上路行駛的共享電動單車,由南京公安交管部門依法查處。這意味著市場上部分沒有牌照的共享電動單車將陸續退出市場。

多地對于共享電動車的態度基本一致,“不鼓勵”、“暫時不發展”、“不發展”、“禁止發展”等字眼出現在各地相應文件中。

今年年初,在ofo和摩拜剛登陸深圳不久,400輛7號電單車就出現在了深圳核心區域的路邊、街頭。而在投放后的第二天,深圳交警即責令叫停,要求7號電單車收回車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從2012年開始深圳即實施了“限電令”,規定路段違反限行扣車并最高罰2000元。近年來深圳地區的“禁摩限電令”不斷升級,根據《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條例》,除特定服務外,2017年1月1日起,深圳大面積24小時電動自行車限行。

不歡迎共享電動單車的還有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2月15日,在北京投放50輛的小蜜電單車被要求收回,此后北京市發文暫不發展共享電動車。上海5月份對上路的6萬輛享騎電單車做了相應處理,杭州更是明確目前階段禁止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安全考量成“攔路虎”

各大城市對電動車慎之又慎,主要是基于交通安全的考量。據上海交警部門數據顯示,上海市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事故去年共發生108起,導致95人死亡,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死亡率由2015年的60%上升至2016年的88%。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巡視員李江平在8月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指導意見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主要基于用戶安全以及環境問題。

李江平指出目前市場上投放的租賃電動自行車普遍不符合《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標準要求,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騎行人不固定,且多數未經過專門的交通安全教育和駕駛培訓,加上租賃電動自行車自重大、速度快,發生事故會帶來較大傷害和損失。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院長羅煥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暴露在外的電動車電池存在很多隱蔽的安全問題,夏天太陽底下暴曬更加劇了這種隱患。

共享電動車企業前途待解

“不看好電動單車的未來。”產業觀察家董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交通部指導意見特別強調“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這無疑是對共享電動車的命運做出了“死刑”的審判,想必大多數城市都會對電單車說“不”。

以ofo、摩拜等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解決了公里以內短途出行需求,滴滴等打車軟件更多解決的是10公里以上的遠途出行需求,而共享電動車則專注于3~10公里中短途出行。董軍表示不排除部分城市適合共享電動車,比如重慶這種有短途需求,但又不適合自行車的城市。有可能會適當放開,但也要進一步完善管理規定。

羅煥塔對記者表示,包括鉛酸電池電動車在內,2016年全年全國電動自行車銷量在3000萬輛左右,近來的數據電動車銷量保持穩定,并沒有因為共享電功車行業呈現明顯的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尋求加盟的名義致電了一家共享電動車企業。這位招商經理表示北京這邊管理比較緊,暫時不打算開展業務,當記者表示計劃在合肥地區和其合作開展業務時,對方表示可行。

這位招商經理表示看好共享電動車的未來,政策雖然“不鼓勵”,但也沒有大范圍明確禁止。目前一線大城市人口眾多,道路交通要求嚴格,三、四線城市尚未有限制,公司目標在這方面的中小城市,然后試圖滲透一線大城市。

“投資共享電動車多少有些投機心態,城市對電動自行車有諸多限制,在這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就是灰色地帶。”董軍對記者表示,三、四線城市用戶量并不能保證,共享經濟本質是規模,如果沒有高頻使用率,就回到了租賃,共享電動車線下維護成本反而更高,很顯然這不是一項好買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