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9 01:02:19
時代的腳步從不停歇,從蒸汽機到計算機,從實體經濟到機器人、數字經濟、生物基因、虛擬現實、傳感控制、增材制造、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無人機等一連串名詞的出現,不可否認,新經濟正逐步向我們走來。
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適應經濟新常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必然選擇。作為以PE、并購基金、VC和天使基金為對象的母基金,成為當下很多財富管理機構和基金公司推動新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
那么,作為當下投資人及高凈值人群首選的母基金如何和新經濟融合起來?母基金將會給新經濟帶來哪些變化呢?“與新經濟建立聯系,一方面企業要數字化、互聯網化,要與科技接軌,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投資于新經濟是擁抱新經濟的最好方式。”宜信CEO唐寧在中國財富管理系列論壇暨宜信11周年巡講北京站上表示,用母基金的方式投資于新經濟的邏輯,其實是給新經濟書寫多贏之舉。
A面:母基金是高凈值人群投資首選
母基金是一種通過投資給多個子基金從而間接投資給多個項目的投資形式。它的投資類別包括私募股權、資本市場、房地產投資等,以母基金的方式投資的好處是分散風險、降低門檻、優化回報。 在中國新經濟發展與上升的過程中,母基金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母基金和一般基金最大的區別在于母基金是以“基金”為投資對象,借助自身專業篩選基金管理人,優化資金配置的能力,將所募集資金合理分散投資到預期業績優異的多個不同類型、不同投資階段、不同投資風格、不同產業背景的基金,以降低投資風險,分享投資收益。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0年之后,整個亞洲股權投資基金的回報是要高于整個歐美的情況;此外,私募股權母基金過去三年在中國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增長。由于整個私募股權母基金投資回報的穩健性,使得越來越多的合格投資人進入到了私募股權母基金的投資里面來。
作為以資產配置理念下的財富管理為主要業務的宜信財富,其準確地抓住了這一趨勢,并將其定位為中國高凈值人士參與新經濟投資的首選方式。唐寧認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正在興起與繁盛,中國投資者們必須改變過去固收時代、房產時代的思維,適應資產配置新時代的走向,即全球化、權益類與母基金為財富管理的時代主題。
對于高凈值客戶,唐寧強調,要做全球化的投資者、配置另類資產投資和中長期投資,堅持均衡、穩健、科學的資產配置。高凈值客戶應該對資產進行跨地域國別配置、跨資產類別配置和以母基金方式超配另類資產。
據悉,宜信財富近年來成功推出多款投資于不同領域的母基金產品,包括私募股權、量化投資、二級市場、房地產等。這些母基金產品通過投資于全球頂級的資產管理機構的優秀基金,間接地投資到眾多優秀的項目中,既降低了個人投資者參與優秀投資機構的門檻,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風險分散。宜信財富以母基金形式幫助客戶進行長周期的資產配置,最大程度地規避了經濟周期波動帶來的影響。
B面:母基金可成為新經濟的助推器
除卻服務于投資者,母基金對于新經濟的發展和推動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人口紅利消退、傳統行業需求衰竭的背景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產業升級仍將在未來的市場中持續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尤其是在經濟結構轉型周期、互聯網周期和金融開放周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醫療健康、清潔技術、先進制造、消費升級等新興產業將在人口需求、技術升級和資本力量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催生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和巨大的投資機遇。這對于私募股權投資來說,意味著大量的投資機會。
唐寧認為,中國的新經濟增長潛力無限,包括健康醫療、教育、消費升級、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AI、人工智能等。如何與新經濟建立相關性呢?他表示,一方面企業要數字化、互聯網化,要與科技接軌,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投資于新經濟是擁抱新經濟的最好方式。
“用母基金的方式投資于新經濟的邏輯,其實是給新經濟書寫多贏之舉。通過母基金的方式投入到頂級的創投基金,然后這些基金又投入到那些高增長企業,大家都有這種長期投資的邏輯,這樣新經濟就有了做大做強的血液,所以這樣一個多贏的趨勢是非常有意思的”,唐寧指出。“通過投資于新經濟的方式,真正抓住新經濟價值創造的機會,成為新經濟的一份子,成為其中領軍企業原始股的持有者,是擁抱新經濟最重要的方式”,他認為。
一支私募股權母基金投入到5-10支不同的基金之中,這些基金涵蓋不同領域、不同發展階段,涉及白馬、黑馬、斑馬基金,這樣的配置才能夠做到風險可控,并且獲得相對高回報。“高凈值人士參與二級市場投資也是用母基金的方式,配置到多支不同策略的陽光私募或對沖基金中”,唐寧表示,“通過母基金的方式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元化分散投資,配合不同策略平滑市場風險,同時通過持續動態的組合優化風險調整后收益,幫助投資者真正實現資本市場產品的‘風險可控,回報可期’”。 文/凌風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