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9 19:34:31
美股本周二(8月8日)交易時段,標普500指數在盤中創出2490.87點的歷史新高,但市場上關于美股即將觸頂并隨之暴跌的預測也不絕于耳。日前,適用于標普500指數估值標準的CAPE比率已經膨脹到自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以來的最高水平。在過往,CAPE比率只有兩次高于30,分別是1929年的大蕭條和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
每經編輯 蔡鼎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曾健輝
CAPE是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的縮寫,意為周期性調整市盈率,同時也稱為席勒指數(Shiller P/E ratio),是因耶魯大學教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得名。盡管該指標廣受各界批評,但仍被市場認為是衡量市場估值標準的重要指標。
財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研究主管邁克爾·巴特尼克(Michael Batnick)在他的博客文章中,將重點放在了現階段標普500指數的點位與大蕭條時期的對比上。巴特尼克指出,在1929年大蕭條爆發前的十年時間內,CAPE比率一路從5.02飆升到了32.56,與現階段美股的情況類似。
巴特尼克還援引1932年本·格雷厄姆(Ben Graham)一篇文章的內容,“有1/3以上的工業型企業在以低于其凈流動資產的價格出售股票,其中大量報價低于其不受限制的現金”。當然,如果今天還有公司要以低于其凈流動資產的價格出售股票的話,那么投資者肯定立馬會察覺出貓膩。
巴特尼克還寫道,如果發生一場類似于上世紀大蕭條式的股市崩盤,將會讓美股28年的收益灰飛煙滅,并將藍籌股指數帶回到1989年5月時的點位。
但這當中還是有一線希望,那些囤積現金的投資者很有可能會成為大贏家,就像那些在1929年大蕭條后在“廢墟”中進行篩選的精明投資者一樣。
隨后,巴特尼克在他的博客文章中用亞馬遜(NASDAQ:AMZN)舉了一個例子:“亞馬遜的凈流動資產為20.61億美元。如果你以這個價格買入亞馬遜,那么每一股的成本應該是4.29美元,然而,亞馬遜周二收報每股989.84美元”。
“美股公司現在的估值與1929年大蕭條和互聯網泡沫時的峰值一致,因此,如果這一次是1929年大蕭條的再現,那么將是這代人的噩夢,但也是未來的一份禮物。”巴特尼克寫道:“雖然我無法想象道指暴跌到15000點時的場景,但這似乎在可能發生的范圍之內。”
截至美股周二收盤,道指已經連續10個交易日在盤中創出歷史新高,這也是美股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的壯觀景象。此外,標普500雖然盤中創出新高,但最終收跌0.24%。
德銀分析師Jim Reid發現,標普500指數的波動已經連續13天沒有超過0.3%,這也是自1927年以來的首次。而在1961至1966年間,標普500指數出現過兩次連續10個交易日漲跌幅均未超過0.3%的景象。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還指出,上一次標普500指數在單日內漲幅超過1%,還要追溯到73個交易日以前。如果在接下來的7天當中,標普500未能在單日上漲超過1%,那么將打破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創下的最長期間紀錄。而上述時間也正是上一輪牛市的末期。
美銀美林也向其客戶指出了美股現階段的怪異之處,并強調稱道指錄得了自1900年以來最小的單月波動幅度。
此外,近期標普500指數和納指也延續了去年夏天以來美股長期低迷的趨勢。去年夏天,標普500指數連續42天在1.8%的區間內徘徊,這是歷史上波動區間最小的一次。直到去年9月9日,由于市場對朝鮮威脅、美聯儲加息和歐央行政策的一系列反應,標普500才暴跌2.4%,打破了為期42天的平靜。
隨著投資者買入興趣的降低,在看似平靜的氛圍下,指數表現持續疲軟。由于像通用電氣(NYSE:GE)和IBM(NYSE:IBM)等大公司出現了自2000年10月以來從未經歷過的疲軟,美股著名的“興登堡兇兆(Hindenburg Omen)”已經籠罩在道指上方。
納指也不例外——在過去一周時間內,納指每天都觸發了“興登堡兇兆”(指數內2.2%的公司都創下52周新高或新低)。歷史上其他兩次出現類似情況都是嚴重的市場疲軟造成的。
美股最后一個異常現象是成交量極低——全球最受歡迎的ETF——S&P 500 SPDR美股時間周一以一年時間內最低交易量創下了52周新高。
CBS指出,現在真的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市場環境中。基于美股歷史,以及股市在經歷了類似的沉寂之后表現出的不穩定趨勢,紛紛反映出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是很高的,而且還在上升,并且許多公司目前尚未準備好應對潛在的市場損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