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7-08-13 15:24:00
去年以來,國產紀錄片涌現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各種類型紀錄片成果豐碩,精彩紛呈。
原標題:佳作頻出 創作水平提升——去年以來國產紀錄片蓬勃發展
去年以來,國產紀錄片涌現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各種類型紀錄片成果豐碩,精彩紛呈。
題材豐富佳作頻出,創作水平顯著提升
近年來,我國紀錄片題材日益多樣,作品質量明顯提升,佳作頻出,其中“爆款”作品不在少數。
2016年出品的紀錄片中,《筑夢路上》《長征》聚焦黨史軍史輝煌歷程;《一帶一路》《超級工程》反映國家重大戰略及工程;《我在故宮修文物》引發年輕人追捧,成為年度“網絡紅劇”;《人間世》關注生命價值,為醫患和諧架起溝通橋梁……
紀錄片《一帶一路》攝制組跨越亞非歐美四大洲,對“一帶一路”沿線的合作項目、重點工程、歷史遺跡進行全方位拍攝,同時記錄了國內外60多個普通人物與“一帶一路”的故事,印證了“一帶一路”倡議“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
《人間世》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考驗時的重大選擇,抓取一般觀眾無法看到的真實場景,還原真實的醫患生態與人世百態。節目播出后引發廣泛討論,有網友稱:“少了煽情和雞湯,多了記錄和真實,在參差不齊的綜藝節目娛樂八卦泛濫的時代,紀錄片仍然有它存在的意義。”
在第五屆優秀國產紀錄片扶持項目表彰活動上,《一帶一路》《人間世》均獲評優秀系列片。與會專家表示,這屆獲獎作品選題更加豐富,既有重大主題宣傳的扛鼎之作,又有在網絡上引發年輕人追捧的現象級作品。種種現象說明,國產紀錄片創作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傳播力和影響力有了顯著提升。
記錄中國溝通世界,衛視院線齊頭并進
回眸近幾年,不少電視紀錄片引發熒屏收視熱潮;部分紀錄電影進入院線,市場反響良好;一些作品追趕上國際制作水平,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
去年5月,中國首部“中醫藥文化”主題大型系列紀錄片《本草中國》在電視臺播出后,以新穎的題材連續多期收視超過同期綜藝節目和電視劇。
當前,越來越多的衛視頻道加重紀錄片內容布局,力推紀錄片進入晚間黃金檔播出,成為紀錄片播出的新生力量。
電視紀錄片進入衛視,一方面使紀錄片不斷拓展傳播途徑,增強傳播效果,獲得較好口碑與收視,同時也為衛視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加快轉型、提升節目品質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進軍衛視黃金檔,《我在故宮修文物》《生門》等紀錄電影進入院線放映,《一帶一路》翻譯成十幾種語言進行境外傳播,成為紀實影像參與國際傳播的代表作。
《我在故宮修文物》本是一部電視紀錄片,重點記錄了故宮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文物修復師的生活,播出后受到熱捧,隨后上映的同名紀錄電影上映首周3天斬獲400萬元票房,為尚待成熟的紀錄片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隨著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的實施,不少精品紀錄片走出國門,在海外收獲熱烈反響,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塑造國家形象的閃亮名片——《一帶一路》翻譯成十幾種語言進行境外傳播,成為紀實影像參與國際傳播的代表作;《第三極》讓世界人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西藏的人文地理,對于在國際社會上消除關于西藏的雜音和偏見有相當助益。
關注當下向上向善,講述百姓奮斗故事
縱觀2016年,現實題材作品成為優秀國產紀錄片亮點,該類紀錄片關注當下,反映平凡百姓的人生夢想和奮斗故事,小切口,接地氣,講故事,暖人心,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現實題材紀錄片《中國人的活法》,2016、2017連續兩年在春節期間播出,講述了農民歌手朱之文、卡車司機畫家夢、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長公路隧道建設者的故事,讓觀眾“在別人身上看到你自己”,引發公眾對“活法就是價值觀”的思考。
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大力提倡反映中國人奮斗故事、展現中國人精神風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創作,用中國人的面貌展現國家發展進步,用中國人的奮斗故事宣傳中國夢主題。從2015年開始,總局開展了“百人百部中國夢主題短紀錄片扶持計劃”,還組織開展中國夢主題短紀錄片展播活動,共播出100余部集近萬次。
《我們這五年》《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扶貧記》《中國表情》等多部現實題材紀錄片,以進行時的形式、普通中國人的視角記錄中國五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通過普通百姓的幸福感反映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