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5 02:17:06
雙積分政策實施在即,很多車企忙著想對策,比亞迪卻在淡定地暢想未來。
8月22日,在深圳坪山的比亞迪總部,該公司掌門人王傳福主動召集媒體進行溝通,對外傳達的信息主要有三點:第一,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不能只局限于幾個城市,要從幾個城市推廣到兩百個城市;第二,新能源汽車推廣,不能僅僅只靠補貼,更要靠產品的性能;第三,新能源汽車品牌要互相抬轎子,做好產品,去搶燃油車的市場。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范文清
每經記者 范文清 每經編輯 楊翼
這是王傳福今年第二次主動召集媒體溝通。在比亞迪布局了電子、太陽能、儲能、汽車和云軌五大業務后,王傳福當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新能源業務的推廣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云軌項目。
“雙積分政策落地在即,讓我們覺得未來更美好。”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舒酉星對NBD汽車(微信號:NBD-AUTO)稱,當前無論從哪方面積分來看,比亞迪都領先其他車企,在這種大好形勢下,王傳福想談談比亞迪汽車在雙積分時代的新“玩法”。
產品布局抓兩端
事實上,這次王傳福之所以主動走向媒體、分享他在電動車上的新想法與比亞迪宋DM的突出表現密切相關。
宋DM是比亞迪今年4月推出的一款插電式混動緊湊型SUV,補貼后全國統一價在18萬~21萬元左右。今年7月,這款車的月銷量超過5000,達到5097輛,與一些剛上市不久的緊湊型SUV燃油車銷量相當,這讓比亞迪看到了電動車“逆襲”燃油車的希望。
“電動車未來發展光靠補貼肯定不行,要去尋找爆點。”王傳福認為,未來電動車發展的爆點有三個:第一,性能要超強;第二,價格要親民,一定要達到燃油車的價格;第三,要有充電條件。前兩個爆點是當前比亞迪努力的方向,最后一個要依靠大環境推動電動車向前發展。
而在王傳福看來,中國的電動車時代很快就會來臨,特別是在雙積分政策落地之后。“雙積分政策的實施,讓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500萬輛的目標實現可能性大大提升。”王傳福大膽預測,到2019年,我國公交燃油車的市場份額將下降到5%以下;到2020年,傳統公交會全部電動化。而公交電動化和出租車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兩個基礎步驟,它們將帶動充電基礎設施的迅速普及。
如果這一預判成真,王傳福推斷,在公交之后,10萬元以下市場將有可能最先進入全面電動化;10萬-20萬元價格區間的A級、B級乘用車市場將以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
在這一推斷下,比亞迪未來三年的新能源產品規劃主要抓住兩端:一是在10萬-30萬價格區間內的中高端市場,重點布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會推出一個產品系列;二是在10萬元以下的乘用車市場,重點布局純電動汽車。
到非限購城市去!
除了產品規劃,在車型推廣層面,比亞迪從明年開始也將有新動作。“中國未來在農村或三四線城市主要以代步的純電動車為主導,這里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王傳福說。
事實上,在過去的半年里,比亞迪已經在嘗試走出對燃油車限購的北、上、廣、深,到更廣闊的區域推廣新能源汽車,提升銷量。來自比亞迪的數據顯示,當前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其總銷量中所占比例已經不足一半,浙江、天津、陜西和包括廣州東莞等三四線城市正成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新增長點。
在王傳福看來,當前浙江、山東等地的三四線城市,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速度很快,遠超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非常有利于推廣新能源汽車。
電池等零部件將對外供應
在對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美好預期下,比亞迪正逐漸開放以電池為核心的零部件業務。
“比亞迪現在的零部件業務要實現市場化,我們買外面的,同時我們的零部件也可以外供,電池也不例外。”王傳福對NBD汽車透露,當前有很多客戶在與比亞迪洽談電池業務,比亞迪也在做產能上的準備。但對于比亞迪電池業務是否會分拆上市,王傳福并沒有回應。
這是王傳福首次在公開場合對放開電池業務做出解釋。僅僅一年前,王傳福還認為電池是比亞迪的核心競爭力,不能對外開放、采購。
比亞迪開放電池業務的原因,一方面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今年第一季度電池廠商寧德時代以32.8萬kwh的汽車電池供應量首次超過比亞迪,占據了25.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一,這讓比亞迪壓力很大。
王傳福透露,當前比亞迪采取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并行的技術路線,這些電池將面向市場所有車企供貨。
而在品牌塑造方面,王傳福承認比亞迪確實在打造一個高端品牌計劃。“我們只是在計劃中,還沒有實施。按照國際慣例,像豐田也好、本田也好,未來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有一些不一樣的品牌,高端和低端,因為群體不一樣,進店的服務要求也不一樣,比亞迪未來也會有一些安排。”
但當前比亞迪的主要精力是做好現有品牌,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在轉換期間,更重要的是推一些大眾(消費者)能夠接受的車。“戰略轉型一旦出現的話,需求會很大,比亞迪現在主要精力在電動車戰略轉型上,這是我們現在要付諸于的最大精力和資源。”王傳福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