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3 21:10:16
近5年來,我國持續深入推進醫療改革,出臺政策已涵蓋從藥品審批、藥品質量、流通到使用的行業全鏈條,實現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城鄉群眾超13億人、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全國80%以上居民15分鐘內可到達最近醫療點等醫改成就。
在9月3日于成都召開的2017年(第34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多位處于改革中心的公立醫院領導者就取消藥品加成、分級診療制度等熱點政策進行了討論。他們也關注到了一個難題:如何讓基層醫院接得住病人?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今年以來,我國醫改陸續再出臺系列重磅政策,其中引起行業內外最強烈震動的,無疑是取消藥品加成措施的進一步落地。
今年3月,《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正式發布。4月8日起,北京所有公立醫療機構都將取消掛號費、診療費,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同時,435項醫療服務價格將規范調整。
眼下,取消藥品加成正在全國多個省市陸續展開,其開展形式正從試點向全面鋪開轉變。取消藥品加成帶來了更實惠、透明的藥品價格,但作為利益讓渡方的公立醫院正在為如何減少損失而絞盡腦汁。
對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就坦言,在取消藥品加成前,其醫院一年有逾5億元藥品收入,取消藥品加成帶來了8000余萬的凈利損失,目前醫院已通過內部調控、規范診療活動中增加收入等方式彌補了7成損失,但其亦強烈呼吁政府加強投入調整部分醫療服務的不合理定價等。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則提出了一種解決辦法。從去年開始,其所在醫院就將藥品收入占比逐漸降低,轉而從醫師服務費、美容、中醫及體檢等項目中挖掘潛力,補償收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構建分級診療新的就醫秩序,或者說將分級診療作為一個制度,是改革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業內亦有說法稱,“分級診療真正構建成功之時,就是醫療改革的成功之日。”
作為醫療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鼓勵社會辦醫、鼓勵醫生多點執業、鼓勵“醫聯體”發展等分級診療促進措施正在推行當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參與前述會議的多位嘉賓均認為,分級診療的實質是讓病人在最方便的地方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但前提是,如何在不同區域與不同級別醫療機構之間實現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在實現同質化醫療的背景下,“如何讓基層醫院接得住”這一分級診療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金昌曉認為,目前尚未實現同質化醫療服務的關鍵點在于醫生的規范化培訓還未到位,當老百姓用腳投票,還是蜂擁去到大醫院時,證明當前的機制肯定還存在問題。
鄭寧則以上海“1+1+1”分級診療模式舉例,即每位居民簽約一家三甲醫院、一家二級醫院及一家社區醫院,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居民分散到不同的醫院中。從醫院的角度,分級診療制度有利于確實提高醫院效率,但醫生如何借此引導患者有序診療,是更應側重考慮的問題。
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莉則呼吁,政府應給予下沉醫生更多支持,讓其扎根在基層醫療層級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