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0 19:00:05
“330新政”并沒有遏制住廣州公寓亂象問題。部分公寓開發商利用政策漏洞,通過幫助購房者注冊空殼公司的形式將公寓賣給個人,從而規避政策限購。不過,空殼公司的諸多危害除了使購房者權益得不到保障外,購房過程中的違規操作也將給樓市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每經編輯 魏瓊
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330新政”一聲令下,廣州公寓市場進入寒冬模式。4月開始廣州公寓市場供需均出現大幅度下降,成交一度腰斬,降溫趨勢一直延續到8月,低位成交已成常態。
政府祭出張良計,部分公寓開發商則搬出了過墻梯。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廣州“330新政”后,部分公寓開發商利用政策漏洞,通過幫助購房者注冊空殼公司的形式將公寓賣給個人,從而規避政策限購,給樓市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位于番禺區廣州南站一商業項目發現,該項目通過與第三方合租,注冊空殼公司的方式將大量公寓賣給個人購房者。
據現場銷售人員介紹,該項目公寓產品以小戶型為主,因為政策不允許個人買家購買公寓產品,于是項目與外面的注冊公司合作,購房者交付3000元手續費,提供身份證等資料,則可以在1個月時間內注冊公司,并獲得公寓購買資格。
而個人購買的公寓用途并未受限,可以用于出租收取租金。同時,該項目與四葉草等公司合作,為個人購房者提供返租服務,為投資客掙取穩定的租金回報,為投資客打開投資渠道。
因為注冊空殼公司并沒有實際運營業務,該銷售人員介紹,注冊的公司需要交給專門的服務方幫忙打理,購房者需要每年支付2000元的運營費用,第三方幫助購房者提供運營數據,維持公司資質有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廣州將公寓賣給個人買家的不止番禺南站項目。9月8日晚,位于越秀區江灣路一新盤正式開放樣板間并認籌,現場置業顧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個人買家可以購買該公寓項目,但需要通過與項目合作的第三方注冊公司,獲取購買資格,購買的公寓項目可用于自住也可用于出租。
為“打擊炒房,回歸居住屬性”,3月30日,廣州首次對商服類項目實施限購,明令要求商服類項目的規劃建設及辦理不動產證的最小單元建筑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一手商服類物業只能出售給法人單位作為商業、辦公使用。
政策一出,廣州公寓市場供需均出現明顯下滑,低位成交。
中原地產廣州項目部經理黃韜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330新政”出臺后,通過注冊空殼公司出售公寓的方式在廣州市場較為常見。除了上述方式,還有買家與項目簽訂合約,暫不過戶,等到政策放松之后再正式完成過戶手續。
通過幫助客戶注冊公司從而實現賣房從表現上來看是不違規的,這是利用政策條款不完善的地方,規避政策限購。黃韜指出,上述提及的兩種公寓購買方式風險極大,購房者權益得不到保障。
先簽合約等到政策放松后過戶,政策何時放松不可知,如果未來公寓價格上漲,開發商可能反悔,而市場轉冷,則購房者面臨資產縮水,雙方皆存在反悔的可能。
注冊空殼公司購買公寓,從稅費來看,需要每年支付一定的管理費作假數據用于年審、工商年審、稅務年審等,繼續保持公司資質有效。公司名義購買公寓產品,未來出售將面臨高額的稅費,房產盈利值達到百分之二百,按照土地增值稅的計算方式,需要繳納差額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增值稅。
除上述稅費,黃韜指出,目前每年的維護成本為幾千元,一旦政策等環境發生變化,未來的維護成本可能更高。
廣東宏力律師事務所呂傳文提醒購房者注意風險,公司成立后如果無正當理由超過6個月未開業的,或者開業后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將會被面臨吊銷營業執照的風險,營業執照若被吊銷的,則有可能無法出售房產。
按照規定,公司購買公寓需要一次性全款支付,對于個人購房者而言資金壓力較大,從而滋生了消費貸違規流向房地產的土壤。
上述番禺南站項目銷售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考慮到購房者資金壓力,購房者可通過第三方公司申請信用貸款,最高可以貸款50萬。
黃韜指出,消費貸用于購房違反政策規定,部分購房者不清楚自身的還款能力,沒有真正支付能力,最后將加大樓市的杠桿和風險,為樓市健康穩定發展埋下隱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