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0 20:12:49
對于9月8日發布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7年征求意見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對比發現新規有三大主要的改變,其主要目的是降杠桿,推動資金脫虛向實,同時還對通過股權質押融資對上市公司野蠻式舉牌進行了防止與杜絕。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謝欣
9月8日,上交所和深交所雙雙發文表示,為進一步聚焦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服務實體經濟定位,防控業務風險,規范業務運作,經中國證監會同意,滬深交易所聯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7年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對于這一新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比了此前的規則,發現主要出現了三大改變。而多家券商以及業內專家都認為,此次股權質押新規出臺的首要目的是降杠桿,同時更加嚴格地規范了股權質押業務。
嚴控質押比例不超60%
為進一步聚焦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服務實體經濟定位,防控業務風險,規范業務運作,《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7年征求意見稿)》于9月8日發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對比此前規則注意到,此次新規最主要有三大改變。
此次股權質押新規首要改變就是限制單只股票質押集中度。首先,單一證券公司、單一資管產品作為融出方接受單只A股股票質押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15%,單只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其次,明確質押率不得超過60%,滬深交易所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質押率上限。
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指出,質押新規通過提高準入條件,從規模和渠道上限制股權質押融資規模,通過15%、30%、50%的警戒線限制單一股票的質押比例,對于中小市值及次新公司通過股權質押再融資的難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A股市場上,單只股票的股權質押比例是較高的,蘊含大量不確定性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2017年9月8日,A股市場有3308只個股發生了股權質押。其中,單只股票股權質押比例超過50%的數量有123只,單只股票股權質押比例超過60%有42只,單只股票股權質押比例超過70%的有藏格控股、茂業商業、銀億股份、美錦能源、深大通、天夏智慧、印紀傳媒以及建新礦業8只個股。
“從目前市場來看,股權質押率在30%以下,相對都比較安全,在50%以上就屬于存在風險,70%以上就屬于股權質押高風險品種,因為一旦觸及警戒線無資產可補。一般而言,對于股權質押比例超過50%以上,投資者都應該時刻關注其股價變化以及公司最新的股權質押信息。”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
降杠桿兼具脫虛入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征求意見稿還明確表示,融入方首次最低交易金額不得低于500萬元,后續每次不得低于50萬元,不再認可基金、債券作為初始質押標的。
與此同時,根據《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協議必備條款》新增的資金用途承諾顯示,融入方需保證將融入的資金用于實體經濟生產經營,不直接或者間接用于投資于被列入國家相關部委發布的淘汰類產業目錄,或者違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環境保護政策的項目;進行新股申購;通過競價交易或者大宗交易方式買入上市交易的股票;以及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禁止的其他用途。
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徐彪團隊分析認為,股票質押的融資方無非三類,要么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拿券換錢用于生產,要么是散戶通過股票質押來加杠桿,要么是金融機構做投資管理的一些動作。細看這三類主體,金融機構股票質押業務本身占比就不高,我國金融機構持有工商企業股權本身就受限,銀行理財、信托計劃等持有股票比重也不大。散戶的特點是主體龐大,但由于大部分散戶持股市值不大,自然股票質押市值也不大。可以這么說,500萬元這條線主要是限制散戶通過股票質押來加杠桿。
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征求意見稿來看,新規將使單只股票質押集中度受限,降低券商股票質押規模和質押平倉風險。同時,防范部分股東質押式減持對市場的沖擊,以求達到減少資金空轉、降低社會融資利率水平等目的。從總體來看,質押回購新規意在規范質押業務,降低此前部分公司過高的金融杠桿,降低股票質押風險,防止資金脫實向虛,短期市場可能面臨回落壓力,但卻有助于市場的中長期健康發展。”
由此可見,限制了散戶通過股權質押加杠桿,還明確資金用途不得打新和炒股,強調資金用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脫虛入實,無疑是起到了降杠桿和讓資金入實業“一箭雙雕”的作用。
防止野蠻式舉牌的“套路”
從嚴格限制質押融入資金不得買股的監管方向來看,監管層也旨在遏制通過杠桿野蠻舉牌上市公司的現象出現。而在此之前,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寶能舉牌萬科A和南玻A。
在2016年7月,寶能旗下的鉅盛華屢次使用先通過融資融券方式將上市公司股份劃回普通證券賬戶直接持有,然后將這些股份又以質押式回購方式質押出去進行融資,最后再來用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而這一種舉牌“套路”將在股權質押新規后消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證券業協會也發布了《證券公司參與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風險管理指引(征求意見稿)》,里面除進一步細化了風控指標要求,還建立了黑名單制度。
根據該風險管理指引,規定證券公司對出現融入方存在未按照合同約定購回,且經催繳仍未能購回、融入方存在未按照合同約定使用融入資金且未按照合同約定期限改正等重大違約情形時記入黑名單,并通過協會向行業披露。對記入黑名單的融入方,證券公司在披露的日期起3年內,不得向其提供融資。
不過,不論是交易所和中證協此次推出的規定修訂,都采取了新老劃斷原則,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戴康指出,“股票質押回購新規征求意見稿”是減持新規的延續,新老劃斷對股票市場存量質押的影響不大,但通過股權質押的警戒線影響中小市值及次新股的再融資。從中長期來看,減持新規和質押新規雙軌齊下,純粹講故事套現融資融券類公司的財務投資者再融資難度加大,依靠內生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的龍頭公司將享受更高估值溢價,股票市場流動性溢價進一步提升。
海通策略荀玉根團隊在短評里也指出,“目前股權質押規模為3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4.9%,共涉及1506只股票,其中僅有5只融入方首次交易金額低于500萬元。目前實際操作中股權質押率已經低于60%。目前質押比率中值11.8%,其中30只超過50%、31只在單一證券公司超過30%,如果按新規,受影響存量規模比例為12.7%。因此,新規明確新老劃斷,影響有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