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7月壽險“老七家”份額升至57% 新華不及巔峰時一半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2 00:21:07

近日,保監會公布了今年前七個月的保費數據?!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邠私y計發現,進入2017年以來,在中短存續期新政的持續影響下,壽險市場的業務結構調整顯著,壽險界“老七家”的市場份額也隨之回升。具體來說,今年1~7月,“老七家”的規模保費收入之和在壽險行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4.92%、36.91%、50.86%、55.45%、60.92%、62.87%和56.79%。除2月份有安邦人壽異軍突起外,相較于萬能險“井噴”時期,“老七家”整體的市場份額有了明顯攀升。

每經編輯 胡楊     

在保監會數度發文規范人身險,強化萬能險產品監管的背景下,壽險市場的業務結構調整顯著。具體表現為:全行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強勢增長,絕大多數險企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占規模保費收入比重持續回升,中短存續期業務保費出現斷崖式下跌,“保險姓保”的監管理念逐步得到落實。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保監會定期披露的統計數據來看,憑借業務上較強的“保障”屬性,“老七家”整體的市場份額實現回彈。今年7月,“老七家”的規模保費收入之和在壽險行業所占的比重為56.79%。

具體到個體來看,在市場份額方面,以泰康為代表的幾家險企均呈現保守回升態勢。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險企,如國壽及新華目前的份額與其2011年的“巔峰狀態”尚存在一定差距。

每經實習記者 胡楊 每經編輯 趙橋

“老七家”仍占壽險“半壁江山”

近日,保監會公布了今年前七個月的保費數據?!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邠私y計發現,進入2017年以來,在中短存續期新政的持續影響下,壽險市場的業務結構調整顯著,壽險界“老七家”的市場份額也隨之回升。

具體來說,今年1~7月,“老七家”的規模保費收入之和在壽險行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54.92%、36.91%、50.86%、55.45%、60.92%、62.87%和56.79%。除2月份有安邦人壽異軍突起外,相較于萬能險“井噴”時期,“老七家”整體的市場份額有了明顯攀升。

人身險行業的“老七家”,指的是國壽、平安、太保、新華、泰康、人保和太平。正值頂峰的2011年,這七家保險公司曾豪取壽險界八成有余的規模保費收入,市場份額一度達到了83.16%。

不久之后,萬能險之風乍起,攪動了這平靜的“一池春水”。2013年起,部分中小險企憑借中短存續期產品“彎道超車”,“老七家”的市場份額也開啟了“四年連跌”模式。據記者統計,2013年至2015年,“老七家”的規模保費收入占全行業之比分別是:70.34%、62.95%和50.17%。到了2016年,這一指標觸底,為45.59%。就在這一年,曾豪邁提出“壽險主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國壽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家的市場份額下滑到17.28%。

不過,“老七家”所遭遇的“滑鐵盧”并沒有持續多久。為防止快速發展的萬能險給保險業乃至金融市場帶來更大的風險隱患,監管層開始密集發文規范人身險。

在本輪監管形勢之下,資產驅動負債型險企很難再向理財型保險產品和激進投資借力,旗下的中短存續期業務保費因而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而傳統保障業務普遍占比較高的“老七家”在這一輪高壓監管中則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

根據記者的梳理,即使是萬能險大行其道的2013年至2016年,“老七家”原保費收入占規模保費收入之比的平均值分別為87.92%、89.15%、88.05%以及84.49%。而同期,人身險行業這一指標的對應值則分別是76.52%、75.11%、65.58%以及62.89%。由此可見,在“回歸保障”方面,“老七家”始終優于全行業。

平安份額回升強勁

在保監會的及時介入之下,壽險市場的業務結構調整加快,全行業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強勢增長,絕大多數險企的原保費收入占規模保費收入比重回升。保監會最新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人身險公司共實現原保費收入1.92萬億元,同比增長23.8%,“保險姓保”的監管理念得到落實。

由于更加倚重“保障”屬性,同時未與監管導向出現較大偏離,“老七家”的保費收入一直表現得相對穩健。

從個體角度來看,常年處在壽險業雙強行列的平安目前是份額回升勢頭較好的險企之一。記者依據最新保費數據計算發現,今年7月,平安實現規模保費收入302.50億元,占全行業總保費收入的17.70%。從今年2月份開始,平安的市場份額就迎來了比較強勢的發展,2至5月的份額路徑為:10.78%、10.36%、19.27%以及18.42%。要知道,即便是在“老七家”大放異彩的2011年,平安的市場份額也不過是12.44%。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老七家”基本已悉數進入了業務結構調整的實施階段。其所采取的“發展期交壓縮躉交”、“去銀保,發展個險”等轉型策略勢必會引起保費收入的調整與波動。因此,對于大多數“老七家”成員來說,市場份額保守回升也成為了其當下的“主基調”。

具體來看,近四個月以來,除平安外的其余六家險企在市場份額方面都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但升幅不甚明顯。以泰康為例,今年4至7月,泰康賺取的規模保費占全行業的比重維持在5%左右,分別是:4.12%、4.71%、5.85%、5.47%,回升速度不算突出。

不過盡管增長曲線“波瀾不驚”,但這六家壽險公司中,太保、泰康及太平均已回到或比較接近萬能險“大爆炸”之前的份額水平。另外,最新數據顯示,國壽仍然與平安形成壽險界的“兩強爭霸”格局,其7月度的市場份額為15.66%。不過,這一數字與其2011年巔峰期的33.29%還有一定距離。

新華份額不及巔峰時一半

同樣與“巔峰狀態”有一定差距的還有新華。今年以來,新華保險的市場份額大多在2%到4%的區間,7月單月的最新份額數則是4.52%,不及2011年其市場份額9.92%的一半。

另外,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華保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12.39億元,同比減少13.8%。此外,公司的首年保費為191.01億元,同比也有46.4%的下滑。

新華保險在2017年中報中稱,上述情況在很大程度上與今年公司“銀保渠道主動收縮中短存續期產品規模,取消躉交業務計劃,聚焦期交業務,以年金險為主打產品”的轉型理念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保費收入與市場份額不夠理想,但下“重手”轉型的新華保險卻換來了更為優質的業務結構。

根據新華保險2017年中報,公司的首年期交保費占首年保費比例達到87.2%,同比提升了49.1%。另外,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規模甚至創下近年來的新高,占首年保費的比例為56.7%,同比增加35.2個百分點。

而在渠道調整方面,新華保險也將“去銀保、發展個險”的策略執行得比較徹底。截至2017年6月30日,新華保險個險渠道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相反,銀保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則一舉減少61.3%,其中,銀保躉交的保費足足下降了99.8%。

事實上,“聚焦期交、強化個險”也是這七家公司所普遍遵循的轉型原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老七家”發布的2016年報中,涉及轉型方向等相關表述的險企幾乎都把“期交”和“個險”作為了關鍵詞。如“老大哥”中國人壽就在2016年的年報中提出要大力推動長期期交業務及個險渠道的轉型。國壽方面稱:在這一年度公司的新單保費中,首年期交保費達到了939.45億元,同比增長51.8%,自國壽上市以來首次超過了躉交保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7月壽險“老七家”份額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