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18 20:34:26
9月18日,首屆世界油商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旨在對標國際,向全世界展示自貿試驗區油品全產業鏈新機遇、新市場、新高地的特色,吸引集聚更多國際油品投資商、貿易商、交易商前來投資合作。
大會現場,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表示,目前,浙江舟山群島累計引進油品貿易企業781家,油品儲備能力已經超過1950萬噸,總投資1730億元的國際綠色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項目將于2020年建成投產。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也表示,浙江正在創建清潔能源的示范省,打造超萬億級的上下游石化產業鏈,浙江自貿試驗區未來還要實現“三個一億噸”目標,即實現一億噸油品儲備能力、一億噸煉油能力以及一億噸交易能力。
每經編輯 葉曉丹 吳凡 見習記者 張韻
天時地利。因為舟山,因為浙江自貿試驗區,9月18日,首屆世界油商大會在杭州召開。
此次大會的主題是“共商油品、共享機遇——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和貿易自由”,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余家單位的400余位嘉賓應邀參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大會由浙江省自貿辦、浙江自貿區管委會主辦。大會當天舉行了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共有20個項目集中簽約,涉及總金額約573.4億元。其中,外資項目14個,涉及外資48億美元,簽約項目涵蓋油品儲運、石油貿易、油品加工、總部經濟、國際金融、航空等浙江自貿試驗區重點發展產業,涉及世界500強企業10家。
“油”特色
▲嘉賓發言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會上表示,目前,浙江舟山群島累計引進油品貿易企業781家,油品儲備能力已經超過1950萬噸,總投資1730億元的國際綠色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項目將于2020年建成投產。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表示,從全球市場格局看,石油消費和貿易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2016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3.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了65.4%,其中60%的進口原油在寧波舟山港儲運、中轉。
而2017年4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的浙江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全部在舟山市轄內,更加突出了“油”特色,將油品全產業鏈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是建設浙江自貿試驗區的核心和重中之重。
保稅燃料油此前一直被作為浙江自貿試驗區的突破口之一,根據杭州海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保稅燃油供油量43.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5%,其中跨地區直供15.9萬噸,占同期供油總量的36%。
萬億級
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顯著提升,對接國際標準初步建成自由貿易港區先行區,是浙江自貿試驗區的發展目標。
絲路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山表示,舟山在利用原油等大宗商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獨具優勢,通過油品貿易和對外投資輸出人民幣,同時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建立機制,允許外商用人民幣對境內投資實現跨境人民幣回流,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民幣循環機制。
此外,袁家軍表示,浙江正在創建清潔能源的示范省,打造超萬億級的上下游石化產業鏈,浙江自貿試驗區未來還要實現“三個一億噸”目標,即實現一億噸油品儲備能力、一億噸煉油能力以及一億噸交易能力。
空間大
▲嘉賓發言
從全球油氣經濟形勢來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表示,一方面油氣市場持續低迷,世界油氣供需整體寬松,國際油氣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全球油氣投資持續大幅壓緊,石油出口貿易水平大幅下降,油氣勘探開發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壓力。另一方面,油氣產業發展面臨眾多挑戰,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全球能源生產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革。
努爾·白克力進一步提出,雖然當前國際能源正在向綠色低碳的方向轉型發展,但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油氣仍將是世界的主體能源之一。從中國目前情況看,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油氣約占1/4,與世界能源消費水平相比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劉健在大會上指出,當前中國的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的比例過大,占63%左右,其次為石油,占18%,天然氣占比僅為6%。
分量重
▲嘉賓發言
展望石油能源的未來,劉健談到:“到2035年,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大能源,天然氣將超越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化石能源仍然將占據世界能源總供給量的75%以上。”
劉健表示,當前,石油供需層面發生巨大變化,石油從供不應求轉變為產能相對過剩,油氣供給側呈現出西強東弱的特點,而油氣需求側呈現出東強西弱的特點,亞太和中東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分別占全球消費總量的44.6%、34.9%。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則認為,今后隨著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降低,歐洲加快石油替代,中國作為世界石油買家的地位將愈加重要。2016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和進口量分別比2001年增加了1.5倍和5.5倍,2016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7.3%,即現在國內每消費3桶油就有2桶來自國外。
不過,與中國在國際油氣貿易市場日益活躍相對應,劉健認為,中國在國際油氣市場的話語權亟待提升。
每經記者 葉曉丹 吳凡 見習記者 張韻 攝影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楊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