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微信號 2017-10-16 22:14:12
1
讀大三的表妹找我訴苦,說她媽媽不理解她。表妹學的是護理專業,眼看快畢業了,姑媽希望她回縣城醫院應聘,但表妹想去大城市發展。表妹感覺小地方人情關系復雜,想憑自己本事找工作,不想一眼就看到未來。姑媽卻擔心表妹吃不了在大城市拼搏的苦。
“哪怕是吃苦我也愿意,我這么年輕,至少要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行不行!”表妹激動地說。
父母的苦心,孩子的不甘,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從她無奈又堅定的語氣里,我看到了青春的熱血沸騰——我才20多歲,你叫我怎么穩定得下來?
是啊,20多歲,最好的年紀,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希望、渴望,對自己也有太多的未知與期待,甚至骨子里的冒險和不安分都會在這個年紀噴薄出來。所以,這時如果有人和你談穩定,難怪你聽不進去。
2
其實,表妹的委屈,我感同身受。曾經,我也有過那么一段不被理解的日子。
大四那年,我一個人默默決定考研,到了該找工作的時候,依然紋絲不動。為了向爸媽解釋我不是混吃等死,主動坦白了自己在看書復習。
老爸接到電話的第一反應,不是問我考哪個學校,不是問我考研難不難,而是說,“你還要往上讀啊?”語氣里或多或少的不悅和遲疑,在敏感的我聽來,覺得父母并不支持自己。
老媽也打來電話,嘮嘮叨叨不過是那幾個問題:再讀,年齡大了不好找對象;萬一考不上,耽誤找工作;考上了,別人掙錢三年,我花錢三年,里外不劃算……
有時候,最親的人的反對比旁人的不理解更讓人難受。我忍住委屈,向他們承諾:考不上,就乖乖找工作;考上了,皆大歡喜,我可以自食其力。
后來的一切很順利,我考了400多分。當他們知道我成績的時候,比我還高興。從一開始的不那么支持,到后面的喝彩,我只是做了一件事:把他們認為我做不到的事,做出來了。
讀研之后,靠著獎學金和國家補助,有時候自己做一些兼職,我不用問父母要錢了。而且,還能時不時給老爸買兩件不錯的襯衣寄回家,在網上給老媽買兩盒面膜。
3
以前,爸媽也常勸我,工作不能離家太遠,嫁人不能出省。我調侃,要不我就嫁隔壁街道的小子,開小賣鋪好了,一舉兩得。他們笑我沒個正形兒。
可是現在,他們對我多了鼓勵,少了阻攔。我說,以后可能要去大城市工作了。他們說,“去大城市好啊,機會多些,你也發展得好些。”哪怕是現在說起出國,他們也是說,爸媽不懂,但是如果有機會,你也愿意的話,就爭取吧。
我說,以后可能會結婚晚些,你們可別著急我嫁不出去啊。他們說,嫁晚點總比嫁錯了好。
這些年,眼看著我越走越遠,父母不再擔心我做不到了,而是成了我妥妥的堅定的大后方。他們也許依然希望我輕松穩定,但另一方面,更希望我出人頭地,活出自己。
我也終于明白,隨著你的能力越來越強,你會收獲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所謂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當你真的足夠挑起自己身上的擔子,表現出讓親人信任的能力,給了父母一劑定心丸,他們便不會再指手畫腳,而是會放手讓你去闖。
畢竟,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龍成鳳。父母不同意你闖江湖的夢想,大多數時候,是擔心你空有一身孤勇,卻沒有安身立命的功夫。
4
我從來不是個喜歡虛頭巴腦的人,所以一直信奉行動勝于語言:與其用嘴說服,不如用行動折服。
初入社會的我們,常常被父母安排人生、指點生活,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與其和父母抬杠,怪父母管束太多限制自由,不如做出成績,讓父母看到你的決心和能力。
一個人長大的標志大概就是有擔當,讓父母放心,讓伴侶安心,讓子女有依靠。如果有信心,那就做個靠譜的人吧。
聊天最后,我和表妹說,如果你覺得一定要去大城市,不去不行,那就和父母好好談談,然后自己努力,爭取他們的支持。如果去不了,就在老家工作了,也不能讓這成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20多歲的一腔熱血,一生就這么一次,應該被成全。而你,不管是擇一城終老,還是看遍人間煙霞,做了選擇之后,就千萬別再怨天尤人,更別辜負了自己。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 欣欣向之,“懷左同學”專欄作者,90后姑娘,情報學研究生在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