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7-10-26 11:31:38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知識付費正在被更多網友接受。據業界預測,2017年,隨著用戶需求提升、市場下沉及產業鏈拓展,國內用戶知識付費(不包括在線教育)的總體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到500億元。不過,隨著知識付費熱潮的興起,網友對產品內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此也加劇了行業的洗牌。
自2016年以來知識付費在國內互聯網行業迅速興起,成為業界追逐的新風口,多家互聯網平臺紛紛布局知識付費領域。2017年國內知識付費領域逐漸分化,知識付費正從起初很火的商業財經、技能培養等熱門領域向更多更豐富的細分領域擴展,內容的深度化、垂直化被視為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的趨勢。
2016年被稱為我國“知識付費元年”。在過去一年多內,一系列標志性事件讓內容付費成為互聯網行業的潮流和風口,特別是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語音問答平臺“分答”、知識分享社區“知乎live”以及知識訂閱產品“得到”,作為知識付費平臺的四種模式,在很短時間內快速吸引了大量人氣和關注度,并幫助許多內容生產者實現商業“變現”。
在經歷一年多發展后,知識付費理念獲得越來越多用戶認可和接受。內容付費技術服務商小鵝通CEO鮑春健近日表示,公司年初時曾規劃到今年底用戶數量達到逾10萬規模,結果到10月份用戶已經接近12萬,數據增長超過想象。這代表著知識付費市場遠比之前預期火熱。而且,中長尾內容創業者營收比例逐漸增多,參與知識付費的群體越來越多。
國內互聯網用戶的付費意識正逐步提升,視頻、音樂、網文等各個內容平臺的付費率均大幅提高。據業界預測,2017年,隨著用戶需求提升、市場下沉及產業鏈拓展,國內用戶知識付費(不包括在線教育)的總體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到500億元。
易觀智庫分析認為,知識付費熱潮的興起,一是由于居民消費結構悄然改變,發展型消費提高;二是由于移動支付普及,對內容和知識付費意愿和消費觀發生轉變;三是由于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發生變化,從漫無目的接受變為主動獲取,信息選擇行為更為成熟。
目前,國內知識服務產品已成“群雄逐鹿”態勢。但在專家看來,就現有市面上的產品形態來講,無論是綜藝式的說話課程、快速解惑的付費問答,抑或是讀書精華,內容均呈現大眾化、淺層化、覆蓋面廣的特點,仍無法滿足用戶深度學習、獲得知識沉淀的需求。
極客邦科技創始人兼CEO霍泰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構建個人知識體系,深度化與專業化學習不可或缺。知識付費正從“平面化”走向“縱深化”,知識付費平臺需要通過深耕專業內容,為用戶提供深度的知識吸收場景。
知名科技付費專欄作者陳皓認為,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每天面臨太多的信息來源,而知識付費的本質和核心正是幫助大家去梳理、解讀信息,對信息進行專業再加工,使讀者可以更快、更有效率地獲得這些知識。那種依靠所謂的“大V身份”來收割粉絲的類似娛樂圈的做法,在知識付費領域并不能長久。
垂直化、細分化正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趨勢。目前,在一些熱門領域,比如IT、職場、金融、健康等行業,已經出現了大眾化平臺向專業化細分產品轉化的趨勢。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內容付費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專業內容將成為內容付費閃光點。知識付費作為新型消費升級模式,在用戶興趣捕捉、內容消費觀洞察能力上已經完成了一定經驗積累。在互聯網各大垂直領域中,專業知識將是內容付費的主要動力之一。
隨著知識付費概念的走紅,短時間內各種知識付費平臺一擁而上,致使行業良莠不齊,競爭也趨向白熱化。今年8月下旬,業界就曾曝出今日頭條簽約知乎大V的事件,凸顯出各平臺對知識生產者的激烈爭奪。
而另一方面,在經歷短期的紅火后,一些知識付費產品的打開率和播放率出現明顯下降現象,一些熱門內容的用戶復購率也面臨挑戰,還有些曾經火爆的互聯網知識付費產品則已經黯然下架。
陳皓表示,知識付費作為新事物出現特別是當有經濟利益在里面時,一定會有泡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用戶的“蜜月期”結束后,一些希望能夠深度學習的用戶對優質精選內容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他們也會更加理性地選擇和購買付費知識,屆時市場上的泡沫一定會被擠出去。
面對一些知識付費產品“叫好不叫座”,霍泰穩認為主要還是因為沒有真正做好產品,或者產品做得不夠扎實。知識付費產品但凡做得叫好不叫座的,都是因為在內容、產品、營銷上沒有跟上。一款知識付費產品要想讓用戶去埋單,首先要確保該知識能夠為用戶提供價值;其次,還要做好運營和營銷推廣。
“過去一年知識付費行業已經開始洗牌,如果你的產品只是曇花一現,那很快就會被淘汰。”霍泰穩稱。
(來源:新華社 記者:高少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