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29 17:42:41
量子科技對于普通人可能是神秘的,但科學家對量子科技的研究一直在前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員丁洪近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就相關熱點問題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每經編輯 肖達明 岳琦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員丁洪在演講 主辦方供圖
每經實習記者 肖達明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編輯 姚治宇
量子世界的規則顛覆了經典世界的規則,而利用量子科技引起新的技術革命,一直勾畫著神秘而誘人的圖景。
墨子號升天、阿里云聯合中科院組建實驗室、“量子之父”潘建偉預言量子通訊時代將到來,種種跡象都表明,量子科技這一略顯神秘的技術正逐步落地。
10月28日,2017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暨未來論壇年會在北京舉行。量子技術是否會從科技殿堂走向百姓家?又將對各行各業產生怎樣的深刻影響?目前我國對量子技術的投入情況究竟如何?這些問題成為論壇上的熱門話題。
對此,在論壇期間,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員、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丁洪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采訪。
作為08年入選首批國家“千人計劃”的優秀物理學家,丁洪帶領科研團隊深度參與了“外爾費米子”的相關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丁洪一直堅持科學研究不能停留在“一畝三分地”,因此他在關注超導體和拓撲材料等領域的同時,也在關注量子計算的發展。
丁洪認為,雖然量子技術越來越受到國內的關注,但在科技發展上國內外差距大,原因在于人才的培養尚未跟上,而這又是因為量子科技仍然屬于新生事物。但是,對于量子技術在數年時間內的落地,他持樂觀態度。
在丁洪的眼中,量子技術是具有國家戰略高度的技術,量子計算的解密能力和量子通訊的加密能力仿佛一對矛與盾,在國際戰略攻防中具有重要意義,使得它的發展成為一種世界級的競賽。
NBD:量子技術所描繪出的前景是非常豐富多彩的,具體來說,它會影響和顛覆哪些行業?遵循怎樣的順序?
丁洪:在量子技術面前,最會被顛覆的還是信息產業,不論是量子通訊還是量子計算,都是對信息的安全傳輸、計算。計算涉及到很多方面,量子計算是并行式的,面向包含大數據的、針對天氣預測那樣的復雜系統。面向海量數據的搜尋、破譯密碼、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身份識別,這些都會是都是量子計算擅長的方向。
NBD:量子計算機會取代經典計算機嗎?會走入尋常百姓家嗎?
丁洪:量子計算機并不會取代經典計算機,因為有些東西并不需要并行式的處理。這就像白熾燈和激光燈的關系一樣,有了激光之后,不會有人說我們以后采用激光照明。家用計算機的市場不會被量子計算機所取代。但現在的經典計算機有很多事情是沒法做的,量子計算機針對的就是這些事情,是彌補而不是取代。
NBD:從目前的進展上來說,量子計算的商業化應用在全世界是怎樣的情況?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又需要多長的時間呢?
丁洪:量子計算機應該還沒有通用,只有量子模擬器,還在實驗室階段。而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很難用“大規模”來說,因為它的目的在于解決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對于它的商業化使用是非常樂觀的,我認為5年內將會出現相應的商業化運用,10年內會有普遍性的運用。
NBD:您怎么看待目前我國對量子技術的投入情況?
丁洪:現在有個概念叫做“量子霸權”,量子技術對國家的戰略價值是非常高的。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國家就會陷入被動的局面。中國目前對量子技術投入得非常大,中國將要成立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這體現了它的戰略價值。
NBD:在政府之后,海內外民間資本資本對量子技術的投入情況如何?
丁洪:國內阿里巴巴在投,其他的還沒有真正投,國外的谷歌、英特爾、IBM、微軟倒是先行一步。阿里巴巴的投入尚難說成規模,但確實是一個開始。量子技術目前更多是國家戰略高度的科技,而用來商業化、掙錢則是隨后的事情,從國外的多家巨頭開始投入可以看出,它們對這一技術在短期內可以商業化是有信心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