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2 16:58:36
11月8日,一場在深圳召開的港股推介會上,內地投資者參會的人數超過了主辦方的預計,甚至排到了一些個股推薦會分場的大門之外。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透露,內地投資者在投資港股市場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袁東
(圖為巴曙松做主題演講 每經記者袁東攝)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何建川
港股今年以來的牛市已經讓一部分內地投資者嘗到了甜頭,而另一部分投資者也是躍躍欲試。11月8日,一場在深圳召開的港股推介會上,內地投資者參會的人數超過了主辦方的預計,甚至排到了一些個股推薦會分場的大門之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也參加了該機構主辦的港股推介會,但是參會人數遠沒有今年那么多,明顯可以感覺到目前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高漲熱情。
老虎證券的一份研報顯示,在今年的港股投資者中,有近六成的投資者都取得了盈利,而投資者的年齡也顯示出了年輕化的態勢。
巴曙松:內地資金港股投資不斷進化
自從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內地資金便通過該渠道開始投資港股,而隨著去年深港通的開通,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深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隨著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及個股的了解加深,內地投資者的投資方式及投資習慣也開始有了一定的轉變。
在11月8日的一場港股推介會上,香港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教授透露,內地投資者在投資港股市場時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港股通占港股市場整體的交易量在穩步上升,目前占比是5.8%,還很小,但是起到了很好的活躍市場的作用。與以往相比,內地資金是不容忽視的新增力量,增長空間很大。”巴曙松指出。
另外巴曙松還指出,內地投資者南下投資也是在不斷的學習,在2014年時,內地投資者主要買進的是恒生指數中型指數成分股。但是香港的投行一般只覆蓋100至200只股票,一些較小市值的個股并沒有覆蓋,而當時內地資金進入中型股后沒有太大反應。不過內地投資者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在2016年內地資金便主要投資恒生綜合大型股個股。
(圖為某港股互聯網企業的推介會現場 每經記者袁東攝)
北上廣投資者成港股通資金主力
以往對于港股通內地資金,都只是一個大概的概念,里面到底是什么樣的投資者,大家并不清楚。而近期老虎證券的一份研報通過抽樣調查把投資者的情況作了大概的介紹。該份報告自來3500多份有效樣本。
目前從事港股交易的投資者最主要來自北京市、廣東省及上海市,分別占總的內地港股投資者的比例為21.41%、15.33%和11.68%,另外占比較高的地區還有浙江、江蘇、山東等地。
從投資者的年齡結構來說,80后的投資者接近了半壁江山,占比達到了44.53%,90后及70后投資者的占比分別是28.95%和19.22%。而從投資者學歷情況來看,本科學歷以上的投資者占總投資者的比例為81.51%。
而從港股的投資標的來看,有超過85%的內地投資者更鐘情于港股市場中的內地企業股票。很多龍頭股,諸如騰訊、融創、恒大、碧桂園、吉利汽車等,在內地投資者的衣食住行中都能找到與這些公司和他們各自所在的產業相關聯的影子,這也使得內地投資者對于這些標的更加熟悉。絕大多數投資者青睞于普通股票的交易,有19.46%的投資者會選擇ETF,有18.25%的投資者會交易期權,還有一小部分會選擇交易權證及牛熊證。另外,雖然港股允許日內交易,但短線交易似乎并不是主流。有超過半數投資者表示其持倉周期會超過三個月。
有63.26%的投資者投資港股的主要依據是獨立研究。通過內地新聞媒體以及股票社區、論壇來獲取港股市場信息和數據是他們最常用的手段。另外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投資者更青睞于在垂直港股資訊網站或者券商提供的資訊中尋找蛛絲馬跡來輔助投資決策。有四分之一的投資者將投資港股作為其主要的海外資產配置手段。投資者表示選擇港股的主要原因是香港金融市場比較成熟。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仍有不足之處,比如券商收取的傭金高已成為影響交易體驗的主要原因。另外,缺乏知識、信息資訊和交流等也是投資港股不容忽視的障礙。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