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0 21:45:33
換頭術這種奇特的想象,向來都出現在科幻故事中。在近日,換頭手術真的在現實中實現了——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韋羅17日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有專家質疑: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而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今年10月發表的聲明稱:頭顱移植不可接受、毫無意義。
在科幻作品中,我們時常會看到換頭術這一奇特現象。近些年來,有關頭顱移植手術的新聞不斷引發討論。那么,這項極為復雜的外科手術,真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嗎?
11月19日,央視新聞援引多家西方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1月17日,在維也納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韋羅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報道
據卡納韋羅介紹,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成功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卡納韋羅稱,手術很成功,這是“進行人類活體頭部移植手術之前,最后階段的準備工作”。
據英國《電訊報》報道,卡納韋羅稱,這一手術是在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的,而手術地點是在中國。
但是,圍繞這次“遺體換頭手術”,有人提出了質疑。有專家表示:
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
而且,今年10月,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就發表聲明:頭顱移植不可接受、毫無意義。
據《中國之聲》11月19日報道,卡納韋羅在發布會上表示:
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最終,歷史性的一刻在中國發生了。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帶領下,我們做了18個小時的手術。
中國人提高了速度,完成了這一壯舉。這個手術是成功的。任曉平教授將在未來幾天宣布完整的報告,公開更多信息。我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完成腦死亡器官捐獻者的腦移植手術。第一個移植人類即將到來。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報道
18日,任曉平教授接受中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關于用捐獻者遺體完成人體頭顱移植的第一個解剖學外科學的研究成果將于下周發表。
11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趕到哈爾濱醫科大學,向任曉平教授當面求證。任曉平對記者說:
手術是在哈爾濱醫科大學做的。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我和團隊成功將一具尸體的頭與另一具尸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有關本次頭移植相關的數據、過程和結果將在美國學術雜志《SNI(surgical neur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表,屆時關于手術的全部詳細過程都會刊登在上面。
但據《科技日報》報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則認為,“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
胡永生介紹,當前的醫學技術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經、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離斷后的脊髓如何能夠完美地做到神經再生和功能重建,國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研究進展,“現在就談什么活體頭顱移植,實際上沒有太多現實意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報道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岳教授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實際一般在我們語境中談到的手術,應該是指的活體,至于在尸體上做的這種解剖,我個人覺得叫手術,可能會有誤導的嫌疑。讓人們錯誤的認為在尸體上做的這種解剖,就可以今后直接用于活體的手術,我覺得這個是不成立的。
在目前的技術手段下,換頭術靠譜嗎?這究竟是一次醫學技術的突破,還是博取公眾眼球的噱頭?王岳教授說:
我覺得這可能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因為實際到目前為止神經損傷的修復在醫學界還是一個難題。而換頭最重要的不是血管、肌肉這些的移植或者說修復,最重要的難點在于神經的修復,怎么將神經連接起來,在探討換頭術之前,應該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我們在神經斷裂后,修復有了突破性進展。
如果這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去做一個吸引眼球的換頭術,我覺得對接受手術的病人是不負責任的。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卞留貫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采訪時表示,
相比肢體移植手術,腦組織對缺血的耐受性更差,同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連接有極大挑戰,脊髓縫合更是難上加難。此外,術后還需要注射大量免疫抑制劑,防止免疫排斥反應等。
但人類頭顱移植,并不僅僅是個簡單的醫學問題,更是倫理、法律,甚至是哲學方面的問題。首先在醫學方面,關于“死亡”的定義是怎樣的?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岳教授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說:
死亡的定義,在我們國家醫學界和法學界有很多爭議。到目前為止,我們并沒有立法上的標準,但我們目前行業內通行的標準是兩套,一套標準是一部分三甲醫院現在在執行的腦死亡標準,特別是在器官移植方面,還有更多的臨床宣告病人死亡,實際執行的是一個混合標準,因為對死亡標準的界定,法學界認為這不是個單純的技術標準,它涉及到一個自然人出生和死亡這樣重大法律事項的界定。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此外,在法律上又該如何定義實施了換頭術的人?如果觸犯法律,該由誰承擔責任?北京信格律師所律師馬振彪對中國之聲表示:
其實上腦部和腿部相當于組成一個新的個體,所以我認為他應該是以這個新的生命力的軀干和腦部整體來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這個新的個體,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成表示,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醫學常識告訴我們,大腦支配著一切。把甲的腦袋換在乙的身體,這個人思維是甲的,肢體又是乙的,技術都在進步,如果換頭術能成功了,甲借用乙的身子,甲的思維方式、甲的記憶、甲的一切假設沒變的話,那都是甲。因此就我個人來看,換頭術如果成功,誰的頭部就認定這個新個體是誰。
法律上如何定義一個新的個體,可能還有待未來法律的進一步明確。然而,哲學范疇內的討論,也許更難以回答。組合起來的人算“人”嗎?我們如何保證自我的同一性?他是誰?他從哪里來?
面對爭議,王岳教授認為,應該可以給予醫學實驗更多的寬容,但如果要進入市場,應該加強管理。
事實上,此前真有人希望卡納韋羅為自己進行頭部移植。
據中國日報網2015年4月報道,俄羅斯計算機科學家瓦雷里·多諾夫從小罹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癥,每年身體情況都會惡化。因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他想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便同意接受外科醫生卡納維羅的頭部移植手術,即將多諾夫的頭部移植到捐贈者健康的身體上。捐贈者將是一位腦死亡的病人。
由于該手術風險甚高,醫學界對此存疑,更有批評者說卡納維羅的計劃是“純粹的幻想”。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AANS)的巴特杰爾醫生認為手術后果嚴重,甚至“比死更難受”,希望人們不要接受這一手術。
就在今年10月23日,全球最大的神經外科學術組織,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WFNS)就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施行頭顱移植的技術具有一定可能性,但目前只能在人體頭頸必需的腦血管吻合基礎上建立腦血液循環,由于脊髓橫斷后,頭與身體不能建立神經聯系,人們仍沒有能力做脊髓離斷后的神經原再生。因此,頭顱移植不但在倫理學上不可接受,在科學方面也毫無意義。
每經編輯 王嘉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之聲、科技日報、解放日報、中國日報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