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4 21:13:1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記者 陳星
今日(11月24日),以“新時代 新機遇 新擔當”為主題的“2017第六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在成都舉行。作為當日的重磅分論壇之一,“2017中國消費升級與零售創新論壇”就消費升級浪潮下的中國零售行業變革展開熱議與討論。
談到零售行業的變革時,“國貨”的命運始終牽動人心。在“民族消費品的機遇和挑戰”圓桌討論環節,拉芳家化董事、副總經理張晨在談及消費升級對所在行業的影響時坦言,拉芳以“農村包圍城市”起家,本身的產品調性在眼下有一些跟不上市場。
他表示,消費升級對于拉芳來說是極大的機會,其體現之一在于產品層面,消費升級會帶來價格區間的上升;其二,消費升級還帶來了渠道商的改變。
拉芳家化董事、副總經理張晨(每經記者 攝)
以下為張晨問答實錄:
主持人:實際上,消費升級在更廣泛的消費領域發生,接下來我首先想向在場三位嘉賓請教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消費升級對您這個行業帶來的變化以及您所看到的機遇。
張晨:拉芳家化本身是非常傳統的企業,我們來通過農村包圍城市進入市場的,最早我們是走的流通渠道,產品的調性在我們看來,目前我覺得有一點點跟不上市場。
消費升級對于拉芳家化而言我覺得是很好的機會,這個機會是從兩個方向來看的,第一個方向是產品端口。作為消費品企業,我們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產品做好,產品有兩個來源,第一個來源就是本身的自有化產品,第二個產品是我們在三年前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專門去海外拿代理權。我認為消費升級會帶來價格區間的上升,高端消費的趨勢我覺得是很明顯的趨勢,這個趨勢在這里放著,我覺得未來一定要把產品本身做好,做一些相對高端的產品。
第二個消費升級帶來的是渠道商的改變,拉芳本來只有流通渠道和KA渠道,后來我們做了線上的電商渠道,但是電商渠道大家看得到的是,目前主要是集中在淘寶、京東、唯品會這些主流的銷售渠道。但是兩年前我們成立了一個產業基金,主要是做什么?主要是做內容渠道和社交化渠道的布局,我們可以看得到的是什么?是在微信、微博、網紅直播等等端口。未來帶來的紅利我個人認為是巨大的,中國有超過上千萬的公眾號,但是有價值的公眾號不超過1萬個,這1萬個公眾號變現模式是廣告、電商,也有企業品牌傳播的渠道,做得好的一年可能有幾個億的銷售收入,利潤做得好的有上億的利潤。我們還是會跟新的渠道、電商、內容結合,還是要結合線下。
主持人:作為日化產品,每個人幾乎每天都要使用,從我們作為消費者比較直觀的感受來看,應該說現在還主要是外資主導的市場格局,同時這個行業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就像剛剛國家發布的,要給包括日化在內的很多進口消費品降關稅,這個相信也會使這個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
我就想請問張總,在外資林立、競爭這么激烈的領域,拉芳作為一個民族品牌,怎么樣去給自己定位?然后怎么樣去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謝謝!
張晨:談拉芳的優勢更多是可以談談拉芳的缺點,拉芳的缺點非常顯而易見,我們的產品和品牌,十年前相信在座各位應該都聽過“愛生活愛拉芳”,但是今時今日大家看到的拉芳和十年前大家看到的拉芳,從產品的調性、使用的感覺上,會不會調性差了一點?會不會產品沒有那么高大上?這些都是拉芳需要改變的。
第二就是人,隨著所謂的新零售、“互聯網+”,其實人才的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拉芳人在人才方面的儲備,因為我們原來一直在汕頭,汕頭的人才是相對稀缺的,人才是拉芳要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些都不怕,我們發現了拉芳現有的問題,我們現在做的每一步,今年3月份上市,上市開始我們在戰略上做了很大的調整,相信明年會有一個全新的拉芳。
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拉芳做的很簡單,就是采購、生產、銷售,這整個產業鏈其實就像我們開飯店一樣,我們買菜來燒飯,拉芳采購原材料,跟境外大的品牌相比沒有什么劣勢。再下一步就是我們怎么炒菜,你的配方、元素是什么。再往下就是銷售端,銷售端拉芳主要是KA加電商模式。
往后走拉芳到底要做什么樣的改變和突破?其實拉芳本身是做日化產品的,我們自己開過很多次戰略會,我們的邏輯非常簡單,拉芳能做的一定不是雙主業,我們一定是繼續執著做主業,未來有可能做品牌和品類的擴張,有可能賣化妝品,我們在做這樣的布局。
品類和品牌擴張的同時,我們會做渠道的拓張,目前有兩個渠道是增長的渠道,一個是線下的CS渠道,第二個是線上的渠道,線上渠道非常簡單,線上主流渠道是淘寶、京東、唯品會,拉芳能做的要不然就是自己做電商。
第三我們特別看重和特別會布局的就是內容化電商,我講的微信端口也好,直播端口也好。因為這一塊,我覺得在微信端口、直播端口會有很強的紅利期,包括微信后面會出的小程序,我覺得是我們這些傳統企業需要介入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