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6 17:48:15
每經編輯 金喆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過去一兩年,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將自主創業推到了風口,同時也使一些已經低迷多年的傳統企業重新迎來機遇。
11月26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藺雷在出席成都市政府主辦的“創業天府菁蓉匯·廣州專場”活動時談到,目前很多傳統企業正在進行內部創業,整個創業形態正由原來的商業模式向以傳統企業為依托的高質量技術創業轉變。
“以前的商業模式創業屬于低門檻、大眾化,缺乏資源和經驗。但現在企業內部孵化的項目,可以通過傳統企業的平臺去找資源、提高效率。”藺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對來說,這樣的創業模式更小眾化,且門檻更高。
就在本次活動之前,藺雷剛結束在珠三角制造企業的一次考察。他告訴記者一個變化:現在很多效率低下的傳統企業面臨轉型升級,尤其是佛山順德的陶瓷企業都在推動內部創新,通過公司的平臺去孵化技術人員的項目。
“內部創業就是企業提供資源,讓那些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沖動的員工和外部創客在企業內部進行創業,企業變成一個孵化平臺,內部員工變成創客。”藺雷說,雙方在這樣的模式下通過股權、分紅等方式成為合伙人,最終共享創業成功。
2010年開始,大小不一的創業團隊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很多新興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藺雷說,過去六年很多創業故事中,幾個朋友、合伙人聚到一起就可以進行創業,但未來的創業模式很難由幾個人的團隊完成,尤其是生物醫藥、光電集成領域,僅二手機器就需要上千萬的資金。
藺雷還分享了一個案例,有位得過創業大賽冠軍的創業者曾問他,為何投資人把錢投給了當時參賽的海爾創業團隊。他解釋說,海爾是傳統制造企業,能夠為創業者提供產業鏈資源,而單一的創業者卻僅有技術或商業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產業的興起已經改變了人們原來的生活方式。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藺雷指出,2000年,互聯網技術的引入和國外國際資本的共同發力將中國推入第三次創業浪潮。但實際來看,這一輪的創業相對被動,大多數是技術含量很低的創業。
他進一步提到,隨著政府推動一系列簡政放權,營造創業環境來推動創業,技術成為下一階段創業浪潮的推動力。在創業模式發生變化的同時,人才成為所有創新的根基。
“從天使投資來看,投資的風險很大、周期很長,一般企業從早期投進去到真正成長起來,一般是七年左右時間。而在現實情況中,這個過程往往更長。”廣東天使匯創始人兼秘書長何巨對記者表示,有些投資人光給錢,但這樣不行,還需要給創業資源和一定的輔導推廣。
對此,藺雷也指出,很多傳統企業發現老員工變懶了,有些高管也面臨跳槽的選擇。因此,企業需要挖掘內部員工的創造活力,內部創業是用人、創新轉型升級的新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