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07:55:10
共享大巴乘坐8公里以內都不要錢?看起來“美好”的共享經濟模式卻被官方緊急叫停,是為什么呢?同樣是共享出行的一環,和之前火熱的共享單車和汽車相比,“共享巴士”似乎總顯得有些不溫不火,先不說其融資規模和其他兩個行業無法比,其生存狀況似乎也不是太順利。
最近在寧波街頭,又出現了一種共享經濟新模式——“共享大巴”,據說,乘坐8公里以內都不要錢。
但近日,運營該“共享大巴”的酉巴巴出行平臺因涉嫌非法營運被當地監管部門叫停。對此,該公司發表聲明稱:
“其實在項目上線之前,我們就知道會有這一天。”
8公里內不要錢,還有這等好事?
8公里內免費、網絡預約模式……近日,寧波街頭運營著的這種“共享大巴”,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據浙江在線此前報道,從寧波南部商務區到江北正和電商園(超過8公里),如果打車的話大概要40多元,乘坐酉巴巴只需五六元錢。
盡管大巴車僅有5輛,但只要通過APP或者微信就能“共享”這些大巴車。里面提供一些旅游景點線路,也可以由乘客發起預約。寧波全大市8公里免費。超過8公里,8至10公里3元,15公里以內4元,20公里以內6元。
每位成功預約的乘客需支付48元押金,乘務員掃碼上車,與共享單車不同的是,服務結束后,可以即時退還押金。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預約大巴車可以個人定制預約,也可以景點定制預約:
個人定制路線:乘客提前60小時預約(確定起點和終點)并且提前48小時附和(一個訂單至少25名乘客附和才是有效訂單),每個訂單乘客最多可設置3個停靠站(不包括起點站和終點站);到達停靠站時,乘客只允許下車不允許上車;司機提前24小時確認訂單及路線;確定訂單后,乘客準時到達上車點上車,到達目的地后完成訂單。
景點定制路線:游客提前在APP乘客端查詢免費景點直達專線,點擊景點線路支付押金,加入景點路線即可預留乘車位,在訂單顯示的發車時間、地點準時上車,即可直達景區。
值得一提的是,酉巴巴選擇的是司機合伙人制,公司和司機并不是雇傭關系,而是合伙人關系。該公司CEO莊啟達表示:
“我們招募的司機合伙人都是A1駕照大客車駕齡十年以上的司機,現在傳統大巴行業在衰落,這幫司機未來會越來越少,但只要大巴車還存在一天,他們的重要性就絕對不可替代。”
在賺取眼球后,這家試運行不到一月的寧波創業公司,如今處在風口浪尖。
據甬派新聞消息,10月24日,寧波市運管局、市客管局、江北交通運輸管理處3家單位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緊急叫停這一項目。
官方給出的答復是涉嫌非法營運,將堅決取締。
寧波市運管局分管客運安全的鐘副局長說:
“我們認為,這種未經政府部門批準,擅自以所謂共享大巴、永久免費名義,實際從事運輸經營形式,是違法的,我們將堅決制止取締。”
另據浙江日報社旗下微信公眾號“浙里寧波”報道,管理部門對該平臺相關負責人進行過兩次約談,要求平臺根據相關條例規定,辦理相應申請,或選擇正規有資質的運輸企業及車輛經營進行合作,平臺也回復愿意接受整改,但違法經營活動依舊進行。
寧波市運管局相關負責人認為:
首先,非法營運車輛上路,乘客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存在較大安全風險,由于大巴車上乘客眾多,一旦造成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其次,該平臺采取押金模式,介于目前共享出行平臺跑路事件增多,消費者利益無法得到保障,還有一點就是平臺宣稱的8公里免費,超過部分收費等規則,容易引發糾紛。
那么,酉巴巴,有沒有可能通過申請,獲取營運資質呢?
據甬派新聞,主管部門的答復是,可以提出申請,但目前獲批會有點難度。
因為涉及安全問題,主管部門對客運市場實行的是嚴管,準入門檻比較高,有一套非常嚴格的要求。
如果誰都可以做,一哄而上,通過互聯網平臺隨意參與,雖然可以促進優勝劣汰,但更有可能演變成惡性競爭。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24日,酉巴巴通過其公眾微信號表示:
其實在項目上線之前,我們就知道會有這一天。
……
運管部門也建議我們,應當尋求與寧波本土具備正規營運資質的企業合作,因為政府部門也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大巴這個傳統行業的確需要一些革新,只有不斷進步,才能使這一行業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入一個全新的格局,而這也正是我們共同的愿景。
同樣是共享出行的一環,和之前火熱的共享單車和汽車相比,“共享巴士”似乎總顯得有些不溫不火,先不說其融資規模和其他兩個行業無法比,其生存狀況似乎也不是太順利。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隨手搜索“共享巴士”,發現新聞大多都停留在2015年,當時阿里和滴滴均砸錢進入這個行業。可“共享巴士”在2015年后就很少再有相關動態,而提供豪華定制公交服務的初創公司Leap Transit更是在2015年申請破產。
據獵云網報道,由于上座率低、盈利空間有限、商業模式等原因,“共享巴士”盈利困難。
“只有當上座率達到80%以上時,‘共享巴士’的收入才能基本抵消成本。”談及“共享巴士”失敗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不盈利是主要原因。
一位運營著共享巴士項目的劉宇對獵云網介紹,一輛大巴一個月的運營成本是固定的,在12000-15000元左右,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汽車也在10000元以上。如果每月按22個工作日來計算的話,日平均運營費用在500元以上,而對于互聯網公司還有運營推廣的成本。
“50座一輛車,如果按5元/座,即使上座率100%,一輛大巴每天往返一次,一天也只能營收500元。幾乎處于凈虧損狀態,線路越多,虧損越多。”劉宇說道。
既然票價收不回成本,很多公司想通過上下班這個高頻需求作為流量入口,嘗試在用戶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探索盈利模式。有“共享巴士”公司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乘車送早餐,以及在App上內置廣告等等。
然而現實是,乘客對所謂的社交并無興趣,他們希望的只是準點發車,準點到達,在車上安安靜靜的睡一會,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地鐵與公交的替代品,而不是一個社交產品。
每經編輯 李凈翰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甬派新聞、浙江在線、獵云網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