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9 00:09:40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畢陸名
當地時間11月2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此次會晤恰逢“16+1合作”啟動五周年,五年來,中國與中東歐16國務實合作成果不斷呈現。有專家表示,此次會晤有望開啟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第二個黃金五年。
過去五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成果豐碩。據統計,中國與中東歐16國經貿合作額從2012年的512億美元提升至2016年的587億美元,增長13%。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陳玉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歷史淵源悠久,在經濟結構上存在較高互補性。“‘16+1’是互利互惠的經貿合作機制,也是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有益補充,有助于彌補東西歐差距,推動與整個歐洲關系的發展,助推歐洲一體化進程。”
●“16+1”成中歐合作新樣板
11月24日,李克強在《匈牙利時報》發表署名文章稱,本次會晤期間,將從共建“一帶一路”中尋找新動力,深化互聯互通、產能等領域合作;堅持在中歐合作的整體框架下推進“16+1合作”,為促進歐洲一體化發揮積極作用;將從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發掘新機遇,擴大經貿合作規模,做大共同利益蛋糕。
實際上,2012年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依托“16+1合作”平臺,在基礎設施、產能合作、物流等領域已經展開全方位合作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在產能合作方面,中國先后建成波黑斯坦納里火電站、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波蘭弗羅茨瓦夫城市防洪設施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提出了匈塞鐵路、“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合作”等多個重大倡議,并推出200多項具體合作舉措。
陳玉榮認為,“16+1”已經成為中歐經貿合作的新樣板,不具有針對性,更不是零和博弈的政治集團。“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萎靡,歐盟內部也出現脫歐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困境,成員國必然要去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和合作伙伴。我們欣喜地看到,五年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金融合作,正在全方位、寬領域地展開互利合作。”
據悉,本次領導人會晤主題為“深化經貿金融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發展”。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認為,此次會晤或在金融合作領域有新的進展。
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地區的金融合作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為支持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已設立100億美元專項貸款;“16+1”金融控股公司于去年成立,被認為是中國與中東歐創新金融合作模式之一。
劉作奎表示,除了鞏固以前的金融合作成果,17國之間金融合作使用的工具種類會更加豐富,也會更加面向市場化,并且會更立足于中東歐地區的需求和特色。
●從“遍地開花”走向“精準合作”
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亞太問題分析員馬爾欽·普什霍德尼亞克認為,在與中國發展關系時,中東歐16國有不同的興趣點和競爭優勢。與這些國家加強合作,需要考慮他們的不同特點。
塞爾維亞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內文·茨韋蒂查寧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曾表示,目前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經濟層面。“希望未來雙方加強社會層面的合作,尤其是教育和科技領域。”
的確,過去五年當中,借助“16+1合作”平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基礎設施、產能合作、物流交通甚至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展開了合作交流,有力推動了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發展。然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未來,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合作要從“遍地開花”走向“精準合作”。
劉作奎表示,目前在“16+1”這個平臺上達成的成果已經遍地開花,今后在推動整體合作時,我們也要注重地區的特點,根據區域、國家的特點與他們展開更精準的合作,這是以后可以深挖潛力的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此次李克強總理到訪的東歐國家匈牙利,也是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主辦國,在“16+1合作”強力帶動下,就已經展現出了巨大的合作潛力。
據我國海關統計,中國與匈牙利的貿易總額從1991年的0.55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88.9億美元,25年間增長了160多倍。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中匈貿易總額首次突破80億美元大關,并連續七年穩定在80億美元以上。
中國駐匈牙利使館商務參贊周新健表示,“16+1合作”機制成立以來,中匈兩國高層互訪不斷。今年5月份,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訪華,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并正式訪問中國,兩國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匈牙利是歐洲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啟動‘一帶一路’工作機制的國家。在經貿領域,匈牙利是中東歐16國中向中國出口最多的國家,去年兩國貿易額為88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已達74億美元,預計2017年總額將突破100億美元。”周新健說。
除了經貿合作穩步提升以外,匈牙利和波蘭兩國還加入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匈兩國實現了本幣互換,并有多家中資銀行在中東歐國家設立分行。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波蘭國際事務研究所還聯合主辦了“‘一帶一路’如何影響‘16+1合作’”國際學術研討會,加強文化、教育層面的合作交流。
●“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合作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貿易低迷,經濟發展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進出口貿易仍逆勢上揚,雙方貿易額已從2012年的521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億美元,增長13%。
從地理位置來看,中東歐16國全部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且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和通道。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展中國與中東歐之間的經貿合作勢在必行。
陳玉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開展“16+1合作”,不僅有助于推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加強地區互聯互通,還將促進歐盟成員國彼此聯通,推動亞歐聯動發展,開拓更多合作新空間。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16+1合作’的優先領域。過去五年,在基礎設施、產能合作、跨界交通方面已經取得豐碩成果,未來,在繼續深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可能會加強電子商務、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交流。”陳玉榮認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呂剛則表示,我國與中東歐16國的貨物貿易關系主要是以工業制成品換取資源類的產品,總體上我國處于大幅貿易順差的狀態。“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向歐洲開放,也與匈牙利等國‘向東開放’的戰略高度契合。近年來,我國對中東歐的直接投資為凈輸出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貿易不平衡造成的國際收支失衡。”
從數據層面來看,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官網統計,2012~2016年,中國與匈牙利之間的貿易逆差總額連續五年遞減,從2012年的34.1億美元下降至2016年的19.7億美元,降幅超過4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