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APP 2017-12-13 10:24:09
業界難得的共識是,美團點評CEO王興和滴滴出行CEO程維終有一戰。隨著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的業務邊界越來越模糊,兩家的之間火藥味已經日趨濃重,特別是滴滴在“反擊式”的布局外賣業務之后。
業界難得的共識是,美團點評CEO王興和滴滴出行CEO程維終有一戰。
隨著美團點評和滴滴出行的業務邊界越來越模糊,兩家的之間火藥味已經日趨濃重,特別是滴滴在“反擊式”的布局外賣業務之后。
12月12日,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滴滴正在做外賣業務的消息。
據該人士透露,滴滴的確在布局外賣業務,并且研發外賣業務已有一段時間,但是該業務目前在滴滴內部都很低調。
盡管滴滴官方對此表示不予評論,但布局外賣業務可以算是滴滴在美團點評再三“挑釁”后的首次直接回擊。
在此之前,美團點評先后上線了打車和分時租車服務打進了滴滴的“后院”。12月1日,美團點評還宣布成立出行事業部,對標滴滴出行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
“你希望我們打車業務試點成功了么?希望?那你是代表了大多數消費者的觀點。”不久前王興在接受包括第一財經采訪時這樣回應,他稱做打車只是做了一個合理的決策。
此前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程維面對記者時感慨萬分,稱滴滴是一家很有危機感的公司,“我們一路上九死一生,到今天也不覺得有所謂的安全。”
這份危機感的背后,程維僅用3年的時間就將一家個人移動出行類創業公司打造成擁有5條產品線的一站式出行平臺。
但如今滴滴更希望講出行之外的故事。
除了戰略投資ofo,滴滴9月底還以2億美元投資了二手車交易平臺人人車。
程維此前對外披露了滴滴的新能源布局:將在2020年之前,率先在平臺推廣超過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目前滴滴已經攜手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合資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而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體系“小桔充電”也正在籌備搭建中。
而外賣業務,滴滴之前更多是想借助餓了么。
早在美團點評合并前一個月,張旭豪就曾確認了餓了么獲得滴滴投資的消息。作為滴滴和餓了么的共同投資方,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此前爆料稱,兩家此次合作意在共同打造城內配送系統。但接近兩年時間,滴滴和餓了么并沒有拿出具體的合作項目。
不過,餓了么和滴滴如今有了新的可能性。有市場傳聞稱,滴滴正在考慮投資餓了么,金額可能在20億美元,軟銀也參與了此事。
雖然是否大額投資餓了么尚未確定,但是滴滴已經打算自己動手送外賣。
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滴滴正在做外賣業務的消息。
據該人士透露,滴滴的確在布局外賣業務,并且研發外賣業務已有一段時間,但是該業務目前在滴滴內部都很低調。
而在這一點上,滴滴曾經的老對手Uber已經有過嘗試。
此前,Uber已經在美國推出Uber EATS(餐飲)、Uber Rush(快遞)等業務,而且收益不錯。今年第二季度,Uber旗下的外賣業務營業額不斷增長,占其全球交易額的近十分之一,約7到8.7億美元。雖然Uber目前的營收仍主要來自于交通服務板塊,但外賣業務的增長速度已超過核心的打車服務。
朱嘯虎不久前還表示,他正在關注一個還不能透露名稱的新零售項目。“主要的場景是把每一輛滴滴快車變成便利店,實現乘客在乘車的時候可以買飲料、零食、傘具。”
在美團點評與滴滴出行的戰役中,最先動手的是美團點評。
今年2月份,美團點評在南京低調上線了打車服務正式進入網約車市場。作為回應,美團打車上線不到半月滴滴就在南京推出“優享計劃”,主打收費高于快車但低于專車的車型。
有意思的事情是,美團點評10月份剛落定的新融資也傳出差點因為打車業務出現變數。
此前市場傳言中,美團點評的最新一輪融資由IDG領投,騰訊追加投資10億美元。其中,騰訊本想在此輪追加 20 億美元投資,附加“美團不做打車業務”的條款,但最終砍掉了一半。
畢竟騰訊也是滴滴的主要投資方之一。
但最終確定的信息是,此次融資還是由騰訊領投。
“騰訊一直是我們有力的合作伙伴,有些傳言基本都是謠言。”王興這樣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今年10月,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餐飲平臺總裁王慧文公開表示,“打車業務目前還在試點階段,美團點評現階段有很多試點業務。其中,有不止一個業務已經試點兩三年了,目前還沒有結論。打車業務還是我們目前試點時間比較短的。”
但一個半月后,美團點評已經對外宣布將出行業務升級成公司幾大事業部之一。
2017年12月1日,美團點評CEO王興通過內部信宣布了公司最新的組織升級。其中,由王慧文負責出行事業部。
而業界的普遍觀點是,吃喝玩樂與出行的天然結合優勢將美團點評和滴滴逐步推向了對立面。
美團點評進入出行市場背后的邏輯是:美團點評希望在用戶生活服務消費前后,順便用其出行服務,所謂“一體化解決”。用戶要消費外賣之外的生活服務,住酒店,吃飯、K歌、看電影等等,都與出行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