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4 22:01:32
截至今年11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排查出的6.2萬余家涉及“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已全部進行分類處置。其中,淄博市治理的“散亂污”企業占“2+26”城市總數的37.6%。
每經編輯 李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考核年,山東淄博市因為環境工作推進不力被環保部約談,但是,5個月后,淄博市卻成為山東省大氣污染防治較好的優等生出現在媒體面前。
12月13日,在問起今年7月被環保部約談的經歷時,淄博市環保局局長于照春感觸頗深,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時環保部約談淄博市主要是因為淄博市“散亂污”企業數量多、整改慢。出現這個問題的主因是對“散亂污”企業底數不清。
于照春說:“一開始我們給環保部報的(‘散亂污’企業數量)是2600家,后來數量不對,經過我們普查是23314家。”
于照春介紹,約談后兩個月,淄博市的“散亂污”企業就基本上治理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11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排查出的6.2萬余家涉及“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已全部進行分類處置。僅淄博市的“散亂污”企業就占了“2+26”城市總量的近4成。
兩月治理23314家“散亂污”企業
今年1~11月份,淄博市良好天數178天,“藍繁”(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236天,同比增加11天;細顆粒物(PM2.5)同比改善11.7%。環保部部署秋冬季攻堅行動以來,10月1日~12月11日,全市PM2.5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1.7%,超過15%的改善目標。
對于當前環保工作成績,淄博市副市長劉榮喜介紹,淄博是老工業城市,大部分是重化工產業,鋼鐵、建材、陶瓷等重化工占比達80%,最高峰時煤炭年消費4500萬噸,預計今年能降到2900萬噸左右。
劉榮喜說:“淄博的環保壓力在全省的是最大的,兩年前我們的指標在全省都是倒數第一。現在基本上改變了這個情況。”
但是,環保成績來得并不容易,在今年就曾因為整改工作緩慢,淄博市被環保部約談。
2017年7月10日,環保部開展了啟動約談機制以來最大規模的約談,一次約談七市(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這也是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強化督查開展后的第一次約談,淄博市赫然在列。
環保部在約談中指出,淄博的主要問題是存在環境問題企業數量過多。今年4月7日~6月29日,督查組在淄博市共檢查企業(單位)1711家,存在環境問題的占比85.7%,問題企業(單位)數量在“2+26”城市中最多。6月19日~24日,環境保護部巡查發現,前期督辦的175個問題,未銷號問題32個,較其他城市明顯偏多。
對此,于照春介紹,主要原因是一開始整治“散亂污”的時候底數不清,不知道什么樣的企業叫“散亂污”,一開始向環保部報的數量是2600家,后來不斷往上補充數量,今年6月份淄博專門用一個月時間來普查“散亂污”企業,經過普查確定最終數量是23314家。
“實際上在約談我們的時候(‘散亂污’企業)底數應該已經清楚了,約談之后采取的措施就是,按照底數,按照分類整治的目標,加大力度整治,把壓力傳導下去,通過偵辦、部門聯動,用了2個月時間把‘散亂污’治理完成了。”于照春說。
據了解,淄博市按照關停取締、限期完善、治理提升、搬遷改造等4類開展“散亂污”企業集中整治。全市23314家“散亂污”企業已全部完成綜合治理,其中,關停取締9523家,綜合整治13791家。截至目前,完成綜合整治且恢復生產的9641家。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11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排查出的6.2萬余家涉及“散亂污”企業及集群,已全部進行分類處置。其中,淄博市治理的“散亂污”企業占“2+26”城市總數的37.6%。
有企業環保投入達2600萬元
劉榮喜介紹,淄博市在環保工作上重點推進了四個方面工作,包括: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綠動力”提升工程,氣代煤、電代煤,“散亂污”企業治理。
其中,作為重化工城市而言,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了淄博市藍天保衛戰的重點工作之一,也是難點之一,正如淄博市政府一位負責人說,政府很多年前就想關停一些重化工企業,一直沒有做,困難比較大,現在通過環保倒逼的方式,就變得很順利了。
劉榮喜稱,在去年提前完成鋼鐵過剩產能化解的基礎上,今年根據淄博市產業結構特點,將建陶、耐火材料、日用玻璃、水泥粉磨站、熔塊等建材行業以及焦化、垃圾電廠、化肥等納入結構調整名單。
據了解,去年以來,淄博市先后關停建陶企業144家214條生產線,關停耐火材料企業200家261條生產線,關停熔塊企業66家115條生產線,關停水泥粉磨站21家36條生產線,關停磚瓦企業50家、鑄造企業68家、板簧企業34家。截至11月底,今年已關停規上企業134家,先后關停2家焦化、1家化肥廠等污染大戶。同時,按計劃集中建設建陶產業園、耐火材料產業園以及日用玻璃產業園,提高企業的園區集中度,提升集約化水平。
以有“江北建陶第一鎮”的雙楊鎮為例,原有94家建陶企業、172條生產線,經過兼并重組以后,剩余提升改造建陶企業17家、建陶生產線42條,建陶配套類企業3家、配套類生產線8條,產能從從7.6億平方米到2億平方米。徹底淘汰落后產能,年可消減煤炭使用量130萬噸。
如此大規模地淘汰產能,對于當地經濟發展是否會存在影響?
對此,劉榮喜稱,政府把環保當成轉型升級的抓手,重化工產業總量下降,但是,提升質量,成效非常明顯。環保與經濟的關系,短期抓環保肯定是會犧牲一定的經濟,但是,長期來看,抓環??隙▽洕l展有利。
在環保倒逼之下,企業的環保工作也變得較為積極主動。山東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淄博市一家陶瓷企業,在快速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環保成為了其投入的核心。
山東統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國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去年進行了4~5個月的停產環保改造,進行煤改氣,提升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施,改造費用加設備運行費用,企業投入成本達到2600萬元。但是,這些成本正在慢慢消化,比如環保要求提高后,不達標企業被淘汰,市場競爭減少,效益更好了,企業通過創新研發高端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市場更廣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