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5 17:04:42
在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上,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中國銀行主管研究員周景彤等專家學者,結合資管行業的轉型發展發表了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環節上,11家從業機構代表就當下資管行業的轉型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監管新規對資管行業生態帶來的改變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并發表了各自觀點和看法。
每經編輯 袁園
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現場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7年末,資管行業迎來監管新規,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成為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新“難題”,
12月15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八屆金鼎獎”在北京正式拉開大幕。本屆論壇在前幾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下資管行業面臨的現狀,將目光聚焦于行業的“服務實體與轉型發展”。
在論壇上,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秘書長楊再平、中國銀行主管研究員周景彤等專家學者,結合資管行業的轉型發展發表了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環節上,11家從業機構代表就當下資管行業的轉型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監管新規對資管行業生態帶來的改變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并發表了各自觀點和看法。
與此同時,論壇現場還發布了《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梳理了銀行理財、信托資管、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當前的市場狀況,為行業提供了全面的理論和數據分析。并揭曉了由每日經濟新聞發起,與專業學術機構、第三方咨詢機構聯合主辦的金融行業評選活動——“第八屆金鼎獎”的評選結果。
新時代下金融機構需服務好實體經濟
近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從金融行業本身來說,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相關數據顯示,當下資管行業資金規模已經達到百萬億級。但在數據規模急速增長的同時,金融行業的風險也逐步暴露出來。周景彤表示,當下國家金融風險問題也越來越多,杠桿率過高、脫實向虛等問題不斷發生。
“國家金融風險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宏觀、中觀和微觀。宏觀方面是杠桿率太高,中觀方面是違約問題,包括銀行的不良貸款規模在不斷增大,不良率在上升,包括債券的違約;另外是跨市場、跨區域、跨業態的影子銀行以及違法犯罪活動。”周景彤認為,當下金融領域積聚的風險已經越來越多,脫實向虛現象正在不斷發生。
對于周景彤的感受,楊再平也深有感觸。主題演講中,楊再平以銀行的剛性兌付為例,從產品的設計、收益、性質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在利率市場化的當下,剛性兌付不僅不能支持實體經濟,反而助推了金融脫實向虛,幫助銀行規避監管。“由于剛性兌付,投資者不愿意或者投資者沒有承擔風險,也就沒有為實體經濟中風險比較高的項目分散風險,不打破剛性,這種產品結構就滿足不了實體經濟在期限結構、在風險上面的多樣性的需求。”
在風險不斷積聚的情況下,高層及監管層越來越重視金融的防風險工作,包括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都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監管的政策。近期,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對同類資管業務作出一致性規定,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
周景彤表示,在今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確定的三項任務中,核心就是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如果金融風險管控好了,服務實體經濟就有了基礎,促進金融改革也有了基本的方向目標。所以,從這方向來看,新時代下的金融使命就是加快自身的發展,實現金融業的現代化,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體系和現代監管框架。
在監管大方向的指引下,作為金融從業機構需要對自身的能力建設、產品創新、管理能力創新、理念創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就金融來說,包括綠色的信貸、綠色的債券、綠色的資產證券化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發力。”周景彤介紹,即便是過去幾年已經有探索、有進步、有作為的機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也仍需要進一步開拓創新,提供更多的產品,進一步健全機制,提供更多的綠色金融產品,更好地滿足綠色發展對金融業的發展。
從銀行從業者的角度,周景彤給新時代商業銀行提出了幾個建議:貫徹新理念、走內源高質發展之路;加大重點領域投入助力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促進開放新體制構建,推進“一帶一路”等金融創新;加大短板供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堅守風險底線,主動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2017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和金鼎獎同步揭曉
除卻主題演講,活動現場還設置了圓桌對話環節,11家金融行業的從業高管就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金融領域脫虛向實獻計獻策。
此外,由每日經濟新聞和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共同發布的《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及“2017金鼎獎”的評選結果也同步揭曉。
《報告》指出,在發達國家市場環境中,理財市場的發展從簡單直觀的理財規劃,到專業細分的資產管理,再到全面綜合的財富管理方向發展。而從2012年前后開始,中國的理財市場便進入到通過專業化管理提高資產管理績效的高一級發展階段。
與傳統金融市場相比,財富管理市場是一個增速更快、前景更廣、對金融機構更有價值的市場。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財富管理行業仍不夠成熟,面臨著三大痛點:一是資產管理市場缺乏統一的規則和統一的信息;第二大痛點是資產管理市場缺乏有效的市場需求;第三大痛點是資產管理市場缺乏持續的供給,即所謂的“資產荒”。
在新金融監管下,《報告》認為,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方向是回歸資產管理本源,通道產品、復雜結構性產品、資金池產品以及杠桿操作等被限制后,泛資產管理機構必須提升投研能力,增強對宏觀經濟的預判,注重大類資產管理的交易設計,服務高凈值客戶的資產配置要求。
在財富管理的大趨勢下,投資者對金融機構的風控、管理、服務等能力的要求也同步提高。為了給行業和消費者更準確的參考指標,論壇現場還揭曉了“2017金鼎獎”的評選名單。
今年金鼎獎的獎項設置共分為六大類,分別為銀行類、信托類、第三方理財類、傳統資管類、新金融類和保險類,不同大類下邊根據業務維度的不同,分別設置了不同的獎項類別。經過了層層篩選和激烈的競爭,今年入選金鼎獎的金融機構有一百多家,囊括了金融領域中的優秀機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