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前11月天然氣消費同比增近兩成 滿負荷采氣兩個月內有望日增產700萬方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18 22:38:02

今年1~11月份,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0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9%——在近日北方天然氣供應出現偏緊局面的背后,既體現出我國能源消費升級帶來的巨大潛力,但伴隨著用戶采暖用氣不足等現象也引起轉型的陣痛。

為此,國家發改委提出六大舉措,除了讓上游氣田滿負荷生產以確保供應以外,同時也提出適度壓減工業用氣,這些措施將能夠更好地滿足民生用氣需求。

每經編輯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隨著北方各地陸續進入供暖季,北方天然氣需求大增,但供應卻陷入緊張局面。

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因工業生產、燃氣發電、化工等領域用氣需求較快增長,加上“煤改氣”需求增量較大,天然氣消費量呈現兩位數增長,比上年增速快12個百分點,比前5年平均增速高8個多百分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這一問題,發改委提出以六大舉措確保供應,其中核心是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增加產量、進一步落實液化天然氣(LNG)現貨采購等。據悉,目前上游氣田滿負荷生產,12月份已實現增產370萬立方米/日。在此基礎上,明年1月份全國將再增產約330萬立方米/日,相當于兩個月內把日產量提高了700萬立方米/日。

值得注意的是,孟瑋強調,只要是民生用氣,都要“無條件予以保障”。她表示,在用氣高峰時段資源供給難以同時滿足民生和工業需求的情況下,把保障民生用氣放在首位。為了更好地確保民生用氣,將適度壓減工業用氣。

查處惡意囤積哄抬價格行為

今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量保持快速增長。據發改委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0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9%。其中,國內生產天然氣133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5%;進口天然氣817億立方米,增長28.9%。

今年經濟發展向好,在帶動工業、化肥等用氣增加的同時,“煤改氣”也成為天然氣消費量增速提升重要的推動力之一。

民用“煤改氣”方面,清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姚強表示,據調查統計,到目前為止,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實際有319萬戶完成了“煤改氣”,加上集中供暖鍋爐改氣,預計采暖季將新增天然氣需求量50億立方米左右。平攤到120天供暖季,即日均需求增量4200萬立方米。

孟瑋指出,由于北方地區冬季采暖帶動消費激增,用氣量是夏季的3.5倍,部分省區市甚至更高,季節峰谷差很大。

需求大幅增長,部分地區的供應卻陷入緊張。在此情況下,天然氣價格迎來上漲。據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上旬液化天然氣價格為6967.1元/噸,比11月下旬高出1330.4元/噸,漲幅達23.6%。

針對華北地區LNG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發改委也采取了措施。孟瑋表示,部署召開LNG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提醒告誡LNG生產經營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維護行業價格秩序。

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組織開展LNG市場價格專項監督檢查。部署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立即開展市場巡查,重點檢查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堅決查處惡意囤積、哄抬價格,以及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違法行為。

金聯創分析師吳云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各地發改委召開告誡會后確實收到了一定成效,加之華南地區低價海氣北上帶來的資源補充,對中北部市場形成沖擊。12月5日至12月8日之間,國內LNG價格普遍下調200~600元/噸不等。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鄒利制圖

氣田滿負荷開動全力增產

在維持LNG正常市場價格的同時,天然氣保供刻不容緩,為此,發改委提出6項舉措,包括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增加產量、進一步落實LNG現貨采購、有序開展資源互濟,實現“南氣北調”、充分挖掘能源品種替代潛力、充分發揮儲備天然氣調節作用、發揮非居民大用戶的調峰作用。

其中,千方百計挖掘潛力增加產量成為最重要的一項措施。孟瑋指出,在確保安全生產前提下,加快天然氣產能建設及地面配套工程投產,盡最大努力挖掘氣田增產能力。組織上游氣田滿負荷生產,12月份已實現增產370萬立方米/日。在此基礎上,明年1月份全國將再增產約330萬立方米/日。

值得注意的是,“南氣北調”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已在天津、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通過油氣企業之間資源互換,增加北方取暖地區天然氣供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2月16日,廣東省天然氣管網在鰲頭首站開啟天然氣反輸通道。這是國內首次由省級管網向國家主干管網反輸天然氣,也是首次“南氣北輸”。具體情況為,采用氣源置換的方式,一方面是中石油把它供應廣東地區的天然氣資源調往北方;另一方面是中海油用南海海氣和LNG資源為中石油廣東地區用戶保供。

據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12月以來,已在不同企業間通過資源置換調劑近1400萬立方米/日,預計近日可進一步增至1900萬立方米/日左右。

此外多個部門協同挖掘能源品種替代。據悉,12月8日,在與環保部協商以及經北京市政府同意的情況下,啟動華能北京熱電廠燃煤應急備用機組,置換出天然氣200萬立方米/日。同時,組織地方和電力企業適量壓減燃氣發電機組用氣,較12月初壓減發電用氣800萬立方米/日。合計已落實置換天然氣使用1000萬立方米/日。

無條件保障民生采暖用氣

在用氣高峰時段資源供給難以同時滿足民生和工業需求的情況下,孟瑋表示,要把保障民生用氣放在首位。

孟瑋指出,對于“煤改氣”到位的用戶,要確保供氣,包括提前和超出原有改造計劃已實施改造的新增用戶,也包括之前因種種原因尚未落實供氣合同的用戶,只要是民生采暖用氣,都將確保供應,供氣有缺口的地方要認真落實“壓非保民”方案。“也就是說,只要是民生用氣,無論是合同內還是合同外,都要無條件予以保障。同時,各地要確保用氣用電安全,尤其是農村地區。”

對于“煤改電”“煤改氣”沒到位的地方,孟瑋表示允許使用煤炭取暖,全力保證煤炭資源供應,保證燃煤供熱機組正常運行。有條件的盡可能做好潔凈煤供應工作。目前不具備條件的要尊重當地群眾的取暖習慣,以確保溫暖過冬為第一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4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做好2017~2018年采暖季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于未列入投產計劃、已建成并達到超低排放標準、開工條件完備的燃煤熱電聯產項目(背壓機組除外),可作為應急儲備電源。

一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熱電聯供一般指的是燃煤電廠中里面能供熱也能供電的項目。在清潔取暖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燃煤熱電廠由于其相對經濟且具有超低排放的特征,能夠“替補”保障供暖。

此外,環保部近日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下發的特急文件也明確提出,進入供暖季后,凡屬(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沒有完工的項目及地方,繼續沿用過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煤改氣 采暖 天然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