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20 08:52:08
在“把寵物視為家人”的“萌寵經濟”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中投、淡馬錫對這個生意都產生了興趣,同樣感興趣的,還有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新希望集團。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天宇
▲ 澳洲真誠愛寵公司收購完成發布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每經編輯 宋思艱
“萌寵經濟”有多大吸引力?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投資“國家隊”都入局了。
今日(12月19日),新希望集團宣布,新希望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聯合厚生投資、新加坡主權投資公司淡馬錫、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啟承資本等投資者,于2017年11月30日完成了對澳洲寵物食品公司Real Pet Food Company(暫譯真誠愛寵公司)的收購。這場跨境并購的投資總額約10億澳元(折合人民幣約50億元)。
寵物食品目前的主要市場份額仍集中于瑪氏、雀巢等跨國巨頭手中。中國的養寵人群日益龐大,但與之不匹配的則是中國企業在寵物食品市場上的微弱聲音。正因看好其中機遇,這次跨境并購得以促成。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的寵物食品市場正在填補空白,這是一個必經的發展過程。
劉永好表示,近年來集團一直關注消費升級帶來的市場機遇,他們發現把寵物視為家人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人們產生了更多元、更時尚的消費需求,這為中國未來幾年的寵物食品市場帶來了巨大潛力。
據介紹,新希望作為第一大股東,將帶領亞太投資團在完成收購之后,致力于協助真誠愛寵公司成為全球領先的寵物食品企業。具體而言,一方面新希望將積極推進真誠愛寵公司在澳新本土業務的持續創新和增長,同時,將聯合各投資方嫁接國內外產業資源,支持后者在全球的業務拓展。
于1994年在澳大利亞成立的真誠愛寵公司,是澳洲本土最大、澳新市場第二大的寵物食品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的冷藏寵物食品制造商,20多年來由最初制造動物食用的香腸產品,發展為生產干糧、濕糧等全系寵物食品。
澳洲真誠愛寵公司CEO David Grant介紹,該公司2015年年收入3億澳幣,今年的收入則達到5億澳幣。隨著公司業務在全球的逐步擴張,真誠愛寵公司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進行了一系列產業并購,并將其業務拓展到美國市場。David Grant坦言,如今年收入快速增長的原因,一半來自企業自身發展,另一半則來自對外并購。
此次參與投資的,除了新希望集團及其參與出資的厚生投資,新加坡、中國的主權投資公司也名列其中。
新加坡主權投資公司淡馬錫成立于1974年,截至2017年3月31日擁有總值2750億新元的投資組合,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和亞洲。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則是由中國主權投資基金中投在海外注冊成立的,專注于開展直接投資活動,由原中投公司專項投資部改制而成,尤其側重于基礎設施、農林牧漁等長期資產的財務性直接投資。
在2016年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總額達到歷史最高值1831億美元后,受境外直接投資政策調整影響,2017年上半年有所回落。
身處其中,劉永好說,此次對真誠愛寵公司的并購從申報到資金匯到海外,只用了半個月;澳大利亞方面的流程也非常快,這次并購很順利。“這說明我國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出海投資,不但支持,動作還加快了。”劉永好說。
寵物正在成為新的家庭成員,這也帶來的新的消費升級浪潮。用厚生投資創始合伙人張天笠的話來說,“寵物行業風口已來”。
在12月19日的“真誠愛寵公司收購完成發布會”上,張天笠回憶起了他做盡調時一次登門拜訪的趣事。“一開門,一只金毛撲過來,對方馬上說,’見過叔叔阿姨’。”主人稱呼自家寵物為“兒子”、“女兒”,在生活中很常見。張天笠因此認為,如今人們與寵物的情感關系已超出傳統的“看家護院”,上升為一種精神寄托。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寵物市場飛速發展,寵物食品零售額由2012年的29.3億增長至2016年的73.8億,近五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6%,并且增長速度逐年提升,2016年的增長率達到34%。
不過,相比發達國家的寵物數量與人口比例,北美寵物/人口數量比率為50%,而亞洲區域僅為5%,寵物數量增長的空間較大。目前中國寵物數量約8000萬只,人均養殖量不足0.06,遠低于美國的0.51,尚有增長空間。
今年9月,新希望集團旗下產業投資平臺“草根知本”宣布成立貓寧寵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寵物行業。隨著如今真誠愛寵公司收購完成,新希望對于“萌寵經濟”的嘗試又向前一步。
在草根知本集團總裁席剛看來,中國的寵物食品行業正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很多中國本土寵物食品公司對寵物食品有很深入的研究,但總體而言普遍團隊規模比較小,資源比較受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