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7-12-27 11:32:25
2017年歐洲經濟走出一波超預期的全面復蘇,在多國經歷大選的背景下,實屬不易。今年以來,歐元區制造業數據持續走高,引領歐洲經濟實現超預期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將歐元區全年經濟預期從1.5%漲至2.1%。歐盟委員會甚至預計歐洲經濟今年將增長2.3%。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7年歐洲經濟走出一波超預期的全面復蘇,在多國經歷大選的背景下,實屬不易。歐洲央行預計將調整貨幣政策,在2018年可能退出“量化寬松”(QE)。但德國組閣、英國“脫歐”談判等政治不確定性猶在,歐洲經濟持續增長預期也并非萬無一失。
實體經濟引領全面復蘇
受制造業持續回暖,歐洲經濟增長達十年來最高水平。
今年以來,歐元區制造業數據持續走高,引領歐洲經濟實現超預期復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將歐元區全年經濟預期從1.5%漲至2.1%。歐盟委員會甚至預計歐洲經濟今年將增長2.3%。
根據英國市場研究機構馬基特集團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12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達60.6高位,創歷史最高水平;12月服務業PMI初值也達到80個月高點,為56.5。在制造業和服務業雙雙走強的驅動下,歐元區12月綜合PMI初值取得56.5,為80個月高點。
從具體國家看,德國仍是歐元區“領頭羊”,其12月制造業PMI初值為63.3,同樣創歷史新高;服務業PMI初值為55.8,創24個月高點;綜合PMI初值達58.7,創80個月新高。
法國則是歐元區今年最大的驚喜,其12月制造業PMI初值59.3,創本世紀初以來新高,遠超上個月數據57.7。馬基特經濟學家表示,12月數據受到制造業驅動,產出和就業增速均為2000年夏天以來最快,預期2018年法國經濟將迎來進一步增長。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2.3%和2.5%,平均增速為2.3%,超過美國、英國和日本,成為發達經濟體最大的亮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對歐洲經濟今年的發展形勢給予高度評價,歐洲經濟復蘇勢頭強勁,為過去20年所未見。歐元區19國的經濟增長差距也縮小至近20年來最低。
市場層面,活躍的多頭倉位回應了歐洲經濟的向好趨勢。另外,歐元兌美元今年迄今漲逾12%,且有望創2003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持倉報告顯示,本月投資者持有的凈多頭合約為11.39萬手,為截至2007年5月15日當周以來的最高水平。
貨幣政策面臨收緊
歐元區經濟表現也得益于歐洲央行數年來執行的超寬松貨幣政策,而經濟好轉也將令通脹等指標回暖,使歐洲央行政策轉向越來越近。
今年全年歐洲央行仍堅持寬松貨幣政策基調,將利率維持在負利率區間,壓低借貸成本的同時,還每月從公開市場購買債券以穩定市場信心,但承諾從明年起給購債規模“瘦身”,自2018年1月起購債規模由當前600億歐元減至300億歐元,并將持續購債至少到9月。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近期的一系列數據反映出歐元區經濟擴張勢頭增強,經濟增長前景顯著改善。周期性增長強勁、增長遲滯的問題顯著改善,給歐洲央行對歐元區通脹水平回升至低于但接近2%的政策目標注入了更強的信心。
根據歐洲央行最新預測,未來三年歐元區的年度名義通脹率預計分別為1.4%、1.5%和1.7%。
德拉吉解釋稱,1.7%雖然低于但接近2%。歐洲央行關注的是通脹回升的動能,而不一定是某個絕對值目標,目前歐洲央行對通脹回升的信心增強,“經濟增長的消息非常積極”。
與美國年內三次加息形成對比,歐洲央行仍堅持繼續寬松。針對日益擴大的貨幣政策分化,德拉吉說,大西洋兩岸貨幣政策的分化反映出美國和歐元區復蘇進程的差異。雖然目前階段,歐元區復蘇的勢頭強于美國,但美國的復蘇進程領先于歐元區,尤其從名義工資的增長來看。他還強調,“我們沒有看到(貨幣政策分化)對歐洲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據德拉吉透露,歐洲央行還未就突然終止資產購買計劃進行討論。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明年歐洲央行對退出量化寬松的節奏估計保持謹慎,9月份可能宣布進一步縮減每月購債規模,但同時延長購債時間至明年底。
政局動蕩仍存隱憂
在經濟全面復蘇的主旋律下,政治因素雜音充斥在歐洲大陸,英國“脫歐”談判懸而未決、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公投風波未平息、德國大選后仍未組閣成功,雖然種種事件未對本年度歐洲經濟產生沖擊,但在移民安置、極右翼思潮活躍、一體化受沖擊的背景下,未來歐洲經濟走勢仍面臨一定程度政治動蕩風險。
近年來引領歐洲走出經濟危機的德國,定于明年1月7日啟動的組閣談判,當前也面臨政局不確定性,其未來政策走向對歐洲一體化發展和經濟穩定至關重要。據悉,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提出的一系列重塑歐洲主張將成為這場談判的重點。馬克龍今年9月在巴黎索邦大學發表演說,提出一系列重塑歐洲的“五大構想”,主要包括去官僚化、加大防務合作、推動稅收改革、加強年輕人跨國交流和強化民主建設五個方面。雖然組閣試探性談判尚未啟動,但雙方已經在一些議題上針鋒相對。社民黨高層本月早些時候舉行會議決定,在組閣談判中,推進醫療保險改革、允許難民家庭赴德團聚、氣候保護、避免老齡貧困等將成為關鍵議題。
英國依然是不確定因素,今年“脫歐”談判算是勉強推進,第一階段談判已在“分手費”、愛爾蘭邊界以及歐盟在英公民權利等核心議題上取得“足夠進展”,從而可以開啟第二階段談判,第二階段談判將聚焦英國“脫歐過渡期”以及歐盟與英國未來關系。歐盟希望,英國“脫歐”后雙方簽訂類似歐盟與加拿大、韓國、日本之間的貿易協定。談判仍面臨較多分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