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2017-12-28 15:35:59
新華社記者
坐在寬敞明亮的新式蒙古包里,身著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孟克巴雅爾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鄂托克前旗智慧黨建app的各項功能,漢、蒙兩種語言,不但有各類黨建資訊,還有紅色影視劇,可以在手機上學黨課。
孟克巴雅爾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牧民、黨員中心戶。該旗將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相結合,實施網格化為基礎的智慧黨建工程。
記者在重慶、內蒙古、浙江等地采訪發現,各地積極踐行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求,發揮“黨建+”的作用,把黨建工作融入到基層各項具體工作中,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各族人民擁護黨的十九大,蒙漢團結聽黨的話。各族人民團結一條心,共同實現偉大復興夢……”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站北社區文化活動室,身穿蒙古族服裝的奇俊文,正在樂隊的伴奏下,用熱情豪放的漫瀚調謳歌宣傳黨的十九大。
站北社區黨支部書記李慧說,用漫瀚調宣傳黨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是站北社區居民的自發行為,也是站北社區的一大亮點。
站北社區黨支部以“黨建+”文化,打造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凝聚民心,營造和諧社區。
而在霧都重慶,南岸區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小廣場邊的花園里,老黨員何先濤帶領十幾名黨員護綠隊員在養花護草。黨員護綠隊是社區居民在南湖社區黨委的領導下,自愿成立的社會公益組織。通過“黨建+”,撬動多元主體參與,有效解決了南湖社區治理“最后一公里”問題。
南湖社區位于南坪商圈,是典型的老社區。這里基礎設施落后,絕大多數樓房沒有物業和電梯,居民活動場地有限,環境臟亂差。
“社區的一大特點是上有千頭萬緒,下有千呼萬喚。要做好工作,單打獨斗,只能手長衣袖短,有心無力。”南湖社區黨委書記張琦說,必須創新社區管理思路,培育、支持、引導居民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
為此,南湖社區成立了南湖微益坊,目前孵化入駐了黨員護綠隊、心連心黨員幫扶基金、巧手工坊、南湖社區老年大學、中華之聲合唱團等43個社會組織,涵蓋公益、慈善、家政、文體、教育等領域,參與居民約6000名,幾乎每戶家庭都有人參與。
眾多社會組織和居民的參與治理,讓“老舊散”變“高大上”,南湖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社區”。
“站在新的起點,我們將把南湖打造成‘益己、益人、益家園’的‘三益’社區,滿足居民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張琦說。
一頭利落短發,身著粉色外套,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百丈街道劃船社區的邱一楠推著嬰兒車散步,很難想象她曾是一位腦癱患者,因為身體無力被稱為“面條女孩”。
不但站起來,而且做了媽媽的邱一楠找到劃船社區黨委書記俞復玲尋求幫助,想和丈夫一起創業經營一家修車鋪。
有“小巷總理”之稱的俞復玲幫助“面條女孩”站起來的故事,廣為人知。如今,邱一楠遇到的新挑戰,正是俞復玲學習十九大精神后給自己布置的新任務。
俞復玲告訴記者,黨建引領社區發展,要落實到每一個黨員。對于曾經幫助過邱一楠等殘障人士的“夢工坊”,俞復玲準備“升級”,在之前主要提供簡單技能培訓的基礎上,通過尋求愛心人士的幫助,在近期開設手工肥皂工廠,為殘障人士爭取更好的經濟收入和成就感,也為像邱一楠一樣有創業想法的殘障人士尋求更多的機會。
模擬家庭、七彩文化……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為眾多孤兒點亮了一盞人生的小桔燈。
“雖然同時照顧4個殘疾孩子很辛苦,但是每當聽到孩子叫一聲媽媽,我就覺得自己的辛苦值。”在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模擬家庭”里,正在照顧孩子的景鳳英說。
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共收養孤兒200多名,這些孩子大多患有先天殘疾。為了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溫暖與關懷,福利院組建了“模擬家庭”,每個家庭都由一對真正的夫妻和孩子組成,每一戶都有獨立的生活空間。
56歲的景鳳英是“模擬家庭”媽媽。她告訴記者,這些年來她照顧了十七八個孩子,其中7個孩子被人領養。
全面奔小康,一個都不能掉隊。為此,福利院著重打造了“大手牽小手,永遠跟黨走”的黨建文化主題和“彩虹文化”品牌,樹立了養育、治療、教育、康復和安置“五位一體”的教育服務理念,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人富不算富,作為黨員,得帶動大家一起富。”孟克巴雅爾告訴記者,智慧黨建讓他“一起富”的愿望“上了臺階”。
鄂托克前旗是一個牧業旗,地廣人稀,如何對農牧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成為難題。對此,鄂托克前旗實施網格化為基礎的智慧黨建工程,從農牧民(居民)黨員中選出黨員中心戶,實現了“嘎查村(社區)有網格、網格有黨員中心戶、黨員中心戶聯黨員群眾”,把黨建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
像孟克巴雅爾這樣的“黨員中心戶”,鄂托克前旗有500余名,通過手機等終端在旗智慧黨建平臺上在線辦公。在跟記者聊天的功夫,孟克巴雅爾的手機“網格成員微信群”彈出了一戶牧民尋找到買家的信息。在此前一天,這位牧戶發出“賣牛”信息,孟克巴雅爾在自己的微信群里轉發了信息。不到一天,這位牧戶就找到了買家。
2013年,孟克巴雅爾創立“牧家樂”,年純收入20多萬元。如今,他將牧家樂打造成集“種、收、銷”為一體的平臺,發展牧民合作社;創新“黨員中心戶+協會”的工作模式,帶領牧民實現了持續增收。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通過黨建發揮致富引領作用,“黨員做給群眾看,群眾跟著黨員干”的致富氛圍越來越濃厚。
初冬時節,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橫港村,河水清清,村道潔凈如新,百姓安居樂業。誰能想到,4年前的橫港村,還是一個經濟相對薄弱的養豬村,低小散企業圍繞在村子周圍,看上去亂糟糟。
橫港村黨支部書記張林上任后,以黨支部帶頭、黨員示范為抓手,開展生豬退養,騰退低小散企業,建起了一座350畝的農業轉型升級示范園。“示范園專門辟出一片扶貧專屬區,所得收益惠及全村42名殘疾人和13個困難家庭。村民們的錢袋子也逐漸鼓起來。”
家園美麗了,老百姓富裕了。通過“黨建+”帶動綠色發展的強村富民產業,正在嘉善蓬勃發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